争议“双面”槟榔:治病名药还是致癌魔丸?(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槟榔红色素及地面的槟榔汁斑迹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束语
目前国内对槟榔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加工工艺,市场上的槟榔商品不外乎烟果、青果、绿果和鲜果,几乎全部用于咀嚼食用,它对口腔造成的伤害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尤其是那些长期同时抽烟和嚼食槟榔的人群,因而很多人在呼吁类似于香烟一样可以将“嚼食槟榔对身体有害”的标语写在食品包装袋上时刻提醒大家。此外,未来更多的研究需要集中在槟榔及其化学成分的正面作用上,毕竟槟榔最初就是用来入药帮助人类减轻痛苦而不是带来新的痛苦。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槟榔能够迎来身份的大转变,重新回归到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参考资料
[1] 蒋志, 陈其城, 曹立幸, 陈志强. 槟榔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 (11): 1684-1687.
[2] 黄龙, 翦新春.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 (01): 102-107.
[3] 王光, 胡弼. 槟榔碱的研究进展[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0, 30 (02): 171-175.
[4] 萧福元, 袁晟, 桂卓嘉, 周雪梅, 刘自伟, 胡余明. 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07): 1218-1222.
[5] 翦新春, 张彦. 咀嚼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口腔癌的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1, 5 (03): 229-234.
[6] 李明, 彭解英, 吴颖芳, 李继佳, 曹琴. 槟榔碱诱导上皮细胞凋亡[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1, 31 (04): 282-285.
[7] 黄伟伦, 朱松林, 邹艳花, 石朝晖, 许可葵. 2009~2012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7, 26(07): 507-514.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