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康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深化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普及与传播,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及其学科走向创新发展,首先要大力弘扬中国古代文学的家国情怀与美善理想,这是中国古代优秀作家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精神传统。
首先,弘扬家国情怀,就是要崇尚理想信念、守护民族气节、深化人文关怀,以此确立我们的文学价值观自信,这是我们创新古代文学研究话语体系、贡献文学智慧的精神导向与思想基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家,对于人生、社会、民族、国家,始终拥有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远大抱负,一方面追求完美的人格理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一方面拥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象辞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这种理想信念成为古代文学家们的主流价值追求,并进一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个性,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当中。
屈原一生坚守高洁的理想,不愿同流合污,虽被放逐,却依然坚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的信念;司马迁身受屈辱,但为了实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志向,最终完成了《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曹操虽历经征战,年齿渐暮,却仍然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他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诗文中,展示出美好的“桃花源”理想。李白、杜甫虽为一介布衣,但却拥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太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比稷与契,此志常觊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雄心壮志。这些理想信念的内涵虽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点在于:
肯定自我的价值,坚信人生的道路,期待社会的进步,勇于克服困难、实现理想信念,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奋斗目标,更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精神传统。
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这种家国情怀就升华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主义气节。《诗经·无衣》表达了为国御侮的决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则精心刻画了李广、苏武等忠勇报国的民族英雄形象。从魏晋六朝以至唐宋明清,这种心忧天下、勇赴国难的精神,在一代代优秀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如:“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杂诗》)“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国殇毅魄今何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