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简史:一文读懂国产导航的26年成长路|甲子光年(7)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第一笔7000万欧元的款项很快就到位了。
然而,政治场上总是风云变幻,政治家的脸说变就变。
中欧在伽利略项目合作上的喜悦持续了不到一年就消失了。
2005年,欧洲各国的亲美政治人物纷纷上台,欧洲政治开始转向,再次回到美国阵营中。
自然而然,欧洲航天局也与美国重归于好。
当初为伽利略计划投入巨额资金的中国,此时不仅没得到与之相称的对待,甚至待遇还不如没投钱的其他非欧盟国家,如印度。
这“结局”令中方十分不满。双方在合作开发导航系统上的冲突越来越多。
同年,对合作已经失望的中国抽身离去,把精力重新转移到北斗二号系统上。
北斗与伽利略,从合作走向竞争。
3.四小时,险胜频率保卫战
在双方开始合作的时候,中国就留了一手。
2004年,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二步——北斗二号启动。
此时,北斗二号在进度上已比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晚了2年。
随着合作破裂,当年共同申请的频率眼看将被昔日的朋友、今日的对手抢走。
2005年12月28日,伽利略计划的首颗实验卫星“GIOVE-A”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如果此时频率被欧洲占去,那北斗第二步将面临刚要抬脚便无路可走的窘境。
让人意外的是,这颗伽利略实验卫星并未开通频率,只占了轨道没占频率。
为何卫星都上天了却没开通频率呢?原因是没钱。开通频率需要花钱,但此时的欧洲手头正紧。
不仅第一颗卫星上天没开通信号,缺钱的欧洲还把伽利略计划的第二颗卫星的发射时间推迟了两年。原定于2006年发射的伽利略系统第二颗卫星GIOVE-B最终在2008年4月27日成功发射并向地球传回了首个信号。那时北斗二号首星早已上天了一年多。当然这是后话。
回到2005年,伽利略计划虚晃的一招,反倒给了北斗一个翻身机会。
只要在两年内造出一颗星,北斗就有戏。
眼看北斗进展直追伽利略计划,没占到频率的欧洲又使出了另外一招——用核心设备限制中国。
原本欧洲已经同意向中国出售导航卫星的核心设备——原子钟,但在临签署合同时突然反悔。“实际上它(欧洲)是禁运,要控制这种高精尖的东西,不卖给我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回忆这一风波时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