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群体的自我认同、规训与创伤(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因此,对于性少数个体而言,群体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建基于个体完好的自我认同,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整合的力量。因此在“石墙运动”之后,关于自我认同的问题便成为运动中的一个重点。所谓“反求诸己”,当个体对自我产生厌恶和逃避时,悲剧往往便会诞生。在研究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同志角色的纪录片《赛璐璐壁柜》(1995)中,原作者维托·罗索(Vito Russo)指出,在同志形象浮出水面的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便是对同志个体自我认同的展现,因此在同志电影中渐渐形成了一个相关的类型,即“自我认同与出柜”。这一类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层出不穷,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如美国的《爱你,西蒙》(2018)、加拿大的《柜中野兽》(2015)、德国的《自由坠落》(2013)与北欧的《心之石》(2016)等等。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日剧《腐女爱上基》(2019)中,探讨的依旧是同志个体的自我认同。
一.“不一样”=不正常?
与日本多个城市开始颁布“伴侣关系宣誓制度”一起,日本影视剧中涉及性少数群体的故事也在这几年增多,并且大都改编自原本就已经颇具人气的漫画或小说,如《大叔之爱》(2018)、《邻家月更圆》(2018)、改编自日本著名同志漫画家田龟源五郎同名漫画的《弟之夫》(2018),以及《情色小说家》(2018)和《昨日美食》(2019)等。在这些剧中,也或多或少涉及了同志在当下日本社会中的种种处境,以及人们为此作出的努力等等,但大都未过分涉及同志个体的自我认同问题,因此《腐女爱上基》就显得有些特别,甚至“过时”。因为随着西方多个国家同志婚姻合法以及对于性少数接受程度的提高,同志自我认同问题渐渐退居其次,在诸如安德鲁·海格的电影《周末时光》(2011)或美剧《寻》(Looking,2014)中,我们看到的是同志的日常生活、爱欲情仇,他们都有着十分完善的自我认同,甚至已经根本不存在这一问题。
但对于东亚以及其他地方而言,性少数问题却依旧如“眼中钉,肉中刺”被政府、社会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紧盯不放,成为福柯所谓的被规训的对象。
这一现象在日本同样存在,但却又复杂。一方面,日本多地市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同志权益,漫画、文学以及影视剧中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展现也越来越多,通过这些现象我们看到日本社会对于性少数群体态度的转变;但另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的大都是区或市等二级地方政府(茨城县是第一个都道府县级),范围十分有限,而在涉及性少数角色的影视剧中,我们依旧还能看到各种误解、恶意、歧视甚至攻击,无论是邻里之间的白眼(《邻家月更圆》)还是在公司职场中的隐藏(《昨日美食》与《大叔之爱》),虽然大都点到为止,但却依旧能反映出日本社会的某种普遍现象。而在《腐女爱上基》的故事中,则十分严肃地讨论了处在17-18岁之间的同志个体在面对他人和社会时所遭遇的种种艰难、挣扎与痛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