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群体的自我认同、规训与创伤(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根据三浦的遭遇,我们大概也可以想象日本年轻人间对于腐女和BL故事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般普遍,它或许依旧是一种小众的亚文化,而未因其庞大的市场就变成主流。而人们对于腐女似乎也形成了某种刻板印象——“腐女肯定是恶心的废宅”,从而导致三浦不愿意被这一污名所覆盖。这一状况其实和安藤的遭遇差不多,即他们都因为某些已经存在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而不得不隐藏自己,而忽视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特与复杂性。就如海伦法特先生告诉安藤的,把世界简单化是人们逃离恐惧的一个方法,因此“不一样”便往往遭到质疑和防备。而这里的“不一样”小到人的模样、爱好,大到一个人的阶级、种族和性取向,都会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够被接受为“我们中的一员”。
就如朱迪斯·巴特勒在《战争的框架》中指出的,谁能够被称作“人”,是经过一系列意识形态和权力的角力才产生的;所谓天赋人权,但当你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作为“人”的资格时,又何来人权?而这也便是构建“他者”的逻辑,“不一样”即“他者”,而他者又往往与各种污名相连接。
因此,对于剧中作为同志的安藤来说,他一直都在思考自己的“不一样”是否就是错误的?是一种变态行为?即使在心中,他也明白自己的欲望且能够感受到与男性亲密时的喜悦,但来自“大他者”(the Big Other)的声音和律令却依旧让他充满自我怀疑。在朱迪斯·巴特勒的文章《心灵的诞生》中,她通过对弗洛伊德哀悼与忧郁两个概念的分析与讨论指出,个体的心灵并非某种自然而然的先天产物,它是外界“大他者”——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权力与各种文化等等——投射进的一个心灵地图。在某种程度上,也正呼应了马克思所谓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产物”这一判断。个体始终处在“他人”所建构的世界中,即始终处在超我(superego)的监督之下,因此任何出格和“不一样”都会立刻遭到规训与打击。
福柯在其《惩罚与规训》中指出,现代权力呈现出毛细血管状态,而导致规训和惩罚无处不在。在《腐女爱上基》中,来自母亲对于孙子的渴望、学校男生的异性恋话语以及和三浦的关系等等,都属于潜在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手段,最终结成一张网把安藤束缚其中,才导致他最终走向跳楼的悲剧。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所拥有的矫正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在一个完全“大他者”的世界中,当“大他者”成为自我的一部分而出现天人交战时,胜利的往往是强势的“大他者”,而非安藤内心中那个充满疑虑和恐慌的自我,因为即使这个“自我”中也已经渗透了超我的律令,而导致反抗几乎从一开始就变得步履艰难。因此,在这一状况下,为了保存自我和逃离这些痛苦的挣扎,渴望变得“正常”便成为许多同志的一个新希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