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朝:以读书纪念生活——2020年终读书盘点(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思想类的读物,范围很宽泛。这是这些年乱读的主要领域。所谓思想,我以为就是搞清楚“为何如此”的问题。
比如为何印度原始佛教东传后,渐渐转变为“禅净合一”的中国佛教?中国人多讲“两希文明”,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的接触、碰撞中到底发生了什么?4000年前雅利安人南下和西进这件事,真相到底为何?
与印度达罗毗荼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修辞术在古希腊哲人的论辩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几何学与代数学的思想差异是什么?
马丁·贝尔纳所言的“被包装的古希腊文明”,真相到底如何?西方上千年基督教会思想变迁的轨迹是怎样的?为何德国哲学会出现尼采这样狂躁的思想家?等等。
常有人问我,说你读书的“主线”是什么?老实说,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就因为“主线”并不固定,总之“乱看”是一大特点,一段时间兴之所至,就莽撞地冲入一个主题,浮光掠影,饱读一番,遂尽兴而罢。从历史而哲学,从哲学而科学,从科学而艺术,一有撩人的趣味袭来,就埋头钻上数月,或兴尽而止,或卡壳而退。好在“兴致”始终不减逾四十年,倒也算自得其乐吧。
问题是,这个始终不减的“兴致”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反省了N多年。逐渐逐渐,给自己这样一个解释:强烈的好奇心。什么好奇心?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在少年时就百思不解至今的问题,“为什么西方历史上,有太多的伟大人物,都活得很悲催?”
当然这是今天的表述方式。当年我自问的一个问题很直接:为什么西方有那么多自杀的天才?独身的天才?郁郁而终的天才?
随便就可以举出一串一串的例子:梵高、莫泊桑、本雅明、茨威格、海明威、科本、玻尔兹曼、梅耶(化学家)、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牛顿、康德~~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众所周知的“李约瑟之问”。
当我开始认真梳理这两个问题的事后,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有些问题终须面对,这或许是我“疯狂”读书的内在动力吧。
就拿这本《人生拼图板》的书来打比方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