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南多·佩索阿: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6.13-1935.11.30)
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6.13-1935.11.30),葡萄牙诗人、作家,葡萄牙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惶然录》(又译《不安之书》)《牧羊人》等。
费尔南多·佩索阿于1888年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父亲在他不满六岁时病逝,母亲再嫁葡萄牙驻南非德班领事,佩索阿随母亲来到南非,在那里接受教育。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佩索阿拥有多语言的写作背景,他早年有志于英语写作,但最终放弃了英语书写,回到母语写作。不过,对英美文学的熟悉与认同,使他殊异于深受法国文化影响的葡萄牙同时代诗人。
关于诗歌艺术观念,佩索阿与艾略特在相隔不远的时间内,提出了有相似但各有侧重的“非人格化”诗学观,他极力提倡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精准、本质,力求清除传统观念,排除主观性,推崇观察。佩索阿诗歌创作的影响来源十分驳杂,他不仅推崇英美文学脉络中的弥尔顿、爱伦·坡与惠特曼,也有葡萄牙文学的安东尼奥·诺布雷,庇山耶与色萨里奥·维尔德。除此之外,佩索阿“异名写作”的艺术观念也非常独特。“异名写作” (heteronomia)和笔名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拥有独特的人格。佩索阿在自己一生的写作生涯里创造了七十二位异名者。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个:阿尔伯特·卡埃罗,里卡多·雷耶斯,阿尔瓦罗·德·冈波斯与费尔南多·佩索阿,他们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写作的活跃程度也各不一样。这些异名者是佩索阿自我的碎片,对自我构成反思、向导与陪伴;
异名也是一种长期发展深化的诗学思索,他们与本名佩索阿共同构成一个写作的群体。佩索阿希望通过异名与本名之间的继承、近似、紧张、矛盾与对抗,系统阐发现代主义的诗学思考。
表面来看,佩索阿47岁的人生显得无聊和程式化:每天穿一件黑风衣,戴着墨镜,去咖啡馆喝咖啡,晚上喝苦艾酒。但他无疑在诗歌的世界中实现了人生最大程度的丰盈与多态。去世前一天,他在一张小纸片上用英文写下了他的最后一句话:“我不知道明天将带来什么。”也许他已预感到,第二天将有死神的来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