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乡土文史于学术研究之中——拙作《幽寒集》《玩易轩文稿(上、下)》诠述(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对郑板桥,不特绍介其“一官归去来”,还要研究其“三绝诗书画”。发表于《大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朗如日月 清如水镜——郑板桥清官思想与爱民惠政浅探》阐明郑板桥是诗人、书家、画师,更是清官。他的诗词、道情、家书是他作为清官的思想基础,其《悍吏》、《私刑恶》、《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可与杜工部《三吏》《三别》媲美。他为民父母,关心民瘼,以解除民疾为己任。其题画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竹声与民疾相连,可见邑父母之良苦用心。他爱才好士,培育后昆,仗义疏财,解囊资助韩梦周促使成名。决狱持平,同情下层人民。为民请命,坚持赈灾,罢官在所不惜。“扬州八怪”除板桥外,忧国忧民心系黎庶涂炭而直笔诗文者,恐无他人。其为人之真、为官之善、为艺之美似非后人所能企及。
从郑板桥与兴化观音阁旵溶上人的羊左之交可以看出其为人之真。观音阁为昭阳著名古刹,明李春芳、清任大椿撰有《碑记》及《重修碑记》。清康熙末僧时雨秉泰州祗树韫山老人心印始开法派,其徒旵溶道德高超,与板桥友善,溶尝索板桥作堂幅,未及执笔而溶已示寂,板桥题诗于画悼之。其题曰:“为观音阁旵溶上人画竹,身后之赠”。诗曰:“转眼人间变古今,同庚同志想知音。画成不负身前约,挂剑徐君墓上心”。结句用春秋时季札挂剑典,示与旵溶上人生死不渝的情谊,板桥洵君子也。
板桥自幼熟读孔孟,不特悯农,而且敬农、尊农、重农、恤农,他向往的最高境界是“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所以,他告诫弟墨要慈老念贫,要敬农:“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要尊农:“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要重农:农夫“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要恤农:“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燮公待农,简直无微不至。
板桥一生贫困,和劳动人民相依为命,息息相关。幼孤苦,四岁失恃全靠乳母费氏抚养,费任劳任怨,以抚孤为己任,不啻己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燮公步入仕途后,久久不忘费氏养育之恩,尝赋《乳母诗》以颂其德。诗前有序:“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之侍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长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灶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菜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后三年,来归侍太孺人,抚燮倍挚,又三十四年而卒,寿七十有六。方来归之明年,其子俊得操江提塘官,屡迎养之,卒不去,以太孺人及燮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