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一个班级如何成为一个社会的理想缩影(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这座小城在二战期间,曾是德国最大的军工厂所在地,其时在军工厂干活的劳工,均非德国籍,可以视为小镇的初代移民。随着二战的结束,军工厂被大型铸铁厂等工厂取代,北非、东欧及中东一些国家饱受战乱或贫困之苦的民众,开始前来打工。后来小城规模进一步扩大,吸引了更多移民。
截至影片拍竣,小城的两万多人口里,具有移民背景的民众占据约四分之三,拥有德国籍的居民不过四分之一。德国人与移民能在这里相安无事,说明小城的整体氛围,正如巴赫曼的班级般和睦。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移民正常工作与生活之外,能够重拾民族信仰,让过去与现在实现连接。他们的后代虽然会因童年的记忆或者爷爷的墓地思念祖国,但也在巴赫曼的带领下,积极寻找融入全新国度的途径,让现在与未来发生对话。
这些孩子在课堂上,跟着巴赫曼既唱摇滚又哼民谣、说过母语又讲德语,道出他们对于融合的悄然发生,已然适应。此种大背景下,他们的身份会自然发生更迭。
在某种程度上,表面拥有什么身份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内心是否强大。巴赫曼向孩子们解释他姓氏的起源,称他本是波兰与普鲁士人的后代,“巴赫曼”是二战期间祖母被迫办理家族更名手续时,由大嘴一张的纳粹军官随口所给。
值得这些孩子珍视的,是那些从冬到夏,他们与巴赫曼共处的时光。但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巴赫曼送走他们之后,戴着某个学生送给他的保加利亚帽子,坐在空荡荡的教室背对观众流下热泪。
那一刻,他褪去为人师表的外衣,成了一个孤独又脆弱的老先生。然而孩子们应该会铭记他作为纽带散发的那些光芒。也许,它们能够照亮他们的一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