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珠峰之路,为何从“苦行”演变成中产时尚?(6)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喜马拉雅山脉道路陡峭,每小时最大风力达到189千米,夜晚低温降到零下几十摄氏度。外人登山会产生高原反应:疲劳、恶心、头疼眩晕,这还是轻度症状,当爬到海拔超过7000英尺的地区,空气稀薄,大脑在失眠与嗜睡交替,脑部肿胀,肺部积水。19世纪不少登山家,豪情满志上高山,结果下了黄泉,就算最后安然无恙下山,这些人通常留下永久性的脑损伤。
所以夏尔巴等居住在高山的民族,虽然经常翻越大山,天然具备适应户外运动的体格,但他们没有发展出现代登山运动。西方人所渴望的征服世界之巅,在当地人看来,就是“闲了没事干,花钱找罪受”。
索绪尔为了登顶勃朗峰,在山脚下的村子张贴告示,悬赏重金求向导,一直没人响应。三年后才有一个医生揭下告示,陪同索绪尔登山。
乔治·马洛里率队第二次攀登珠峰,西藏喇嘛劝他们打道回府。队员解释在我们英国有一种拜山的宗教信仰,必须来礼拜世界最高峰,这个解释勉强说服了喇嘛。
登山与消费主义
现代人的“诗和远方”
到1990年代后,登山逐渐转为由消费市场支撑。商业化运营带来了更完善的医疗与紧急救援体系,总体上仍然有风险存在,谁也不知道喜马拉雅山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雪崩。爬上珠峰之顶消耗大量体力,需要付出艰苦的代价。不过正因为登山有挑战性,中产阶级才会趋之若鹜,就像牛油果正因为不好吃,才获得中产阶级的青睐。
自媒体告诉你,优秀的人都在挑战自我,登顶山峰是一场修行,必须由内而外掌控自己,精神控制住肉体,在极致的艰苦中达到极致的愉悦。自媒体还会为新中产生活方式辩护,“不要用你的格局和眼界,去评判这个世界。一个人,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通往珠峰之路,为何从“苦行”演变成中产时尚?


电影《火战车》中的跑步镜头。
大众越是认为登山“花钱找罪受”,中产阶级越是认为登山超凡脱俗,在消费主义体系里,登山和健身、跑马拉松共同成为高档的运动项目。文章《中产的“跑步”新宗教:运动如何营造阶层属性?》揭露道:“这是中产阶级所惯于挪用的意识形态编码:文化区隔。怎么打篮球、踢足球不成为时下中产阶级的新宗教,而长跑、登山就能封神?相比于长跑、登山,篮球、足球显然没有足够的仪式性,长跑、登山则不同,仪式性十足,穿越终点,个个加冕。当然,这样的仪式性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撑,掩藏在“重新认识自己”“长跑中孤独思考”之下的是什么呢?晒名贵跑鞋、晒iWatch计时器,晒你每小时收费三四百员的私人跑步教练。这当然是运动的阶级属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