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伯南克:如何理解危机下的货币政策?(1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最后一个长期发展因素是系统性金融不稳定风险的增加。美联储的成立是为了帮助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危及经济的恐慌潮和崩溃。在大萧条期间,它未能做到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金融稳定面临着周期性但最终有限的威胁。然而,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严重的金融不稳定并不是历史上的罕见现象,也不是只有新兴市场才会发生的事情。即使是在最发达的经济体和最复杂的金融体系中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并造成可怕的破坏。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当时我担任美联储主席)迫使美联储开发了防范金融不稳定的新工具,而在2020年3月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美联储进一步扩大了应对危机的工具箱。更多的不稳定性也推动了重大的改革和对金融体系更加深入的监管。这些措施够了吗?还能做些什么呢?如果有的话,货币政策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考虑金融稳定风险?
这三个因素主要是经济上的,但是理解美联储的政策选择还需要关注政治因素和社会环境。决定美联储政策的最重要的政治因素是该机构保持的独立性。正如我们看到的,美联储结构中的一些方面,如长期理事会成员任期和预算自主权等,促进了政策的独立性。而另一方面,国会可以在任何时候改变美联储的结构和权力,美联储的民主合法性要求它回应通过立法和行政部门所表达的民意。体现央行独立性的现代案例是什么?央行应该在什么时候与财政部或政府的其他部门合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更加协调吗?美联储是否应该在追求更广泛的社会目标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减少经济不平等或减缓气候变化?
这里提出的关键问题不能进行抽象回答,只能通过理解这些问题的源头和美联储制定政策的历史背景来回答。这本书从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着眼于美联储政策的演变,从战后早期到现在,美联储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第四部分具有前瞻性,通过借鉴美联储以往的经验教训,来思考当前的争议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政策的未来前景。

2022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伯南克:如何理解危机下的货币政策?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作者:本·伯南克;整理:李永博; 导语校对:卢茜。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