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由于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选用的谥号实际上是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因此往往是名不副实,甚至是完全虚伪的。
例如西汉刘爽为帝昏庸,宦官专权,赋役繁重,致使汉朝政权由盛转衰,可是死后却谥以意为“行义悦民”的“元”字,即历史上的汉元帝。
再如宋代的秦桧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卖国贼,可是在死后却被宋高宗谥为“忠献” (直至宋宁宗时才改谥为“穆丑”),意为“忠诚而聪睿”。
有时谥号是由后世朝廷或篡权者拟定的,那结果往往具有戏剧性。例如东汉刘协被迫将天下让给曹丕,死后却被曹魏谥以表示“聪明睿智”的“献”字,即历史上的汉献帝。这不是莫大的讽刺吗?
再如东晋司马奕被桓温贬为海西县公,死后干脆以“废”字谥之,即历史上的晋废帝。
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谥号之外,称呼高官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例如岳武穆、昭明太子等等。
关于谥号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起自周文王之后;一种认为起自周孝王之后, 而在周孝王之前,自文王至懿王的王号都是自称的,到了秦代,赢政想让皇位二世三世乃至千世万世地传下去,于是废除谥法,自称为始皇帝。至汉代才又恢复了谥法。
二、庙 号 :
所谓庙号,指的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根据史书记载,庙号始于商代,例如太甲的庙号为太宗,太戊的庙号为中宗,武丁的庙号为高宗。
汉代承袭了这种制度。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丞相申屠嘉等人上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