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更为有趣的是,有时在同一年内会出现数次改元,例如南北朝时,北魏孝武帝元修于公元532年4月即位时,将其先君节闵帝元恭普泰二年改元为太昌元年,同年12月再改为永兴元年,同月又改为永熙元年。这样,公元532年共有普泰、太昌、永兴、永熙四个年号。当然,这在历史上是罕有的现象。
由于改元频繁,年号又须采用吉样的子面,因此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同一个年号有时会被不同朝廷的帝王先后选用。
例如建兴这一年号就曾被三国蜀汉后主刘禅、三国吴会稽王孙亮、西晋愍帝司马邮等11个帝王选用过,天拓这一年号也曾被唐昭宗李晔、十国吴烈祖杨星等10个帝王选用过。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到了明清两代,皇帝年号的选用趋于稳定。明代除英宗朱祁镇先用正统作为年号,复位后又用天顺作为年号外,其他都是一帝元制:清代自皇太极将国号由后金改为清之后,也是一帝元制。
这样,人们除可用谥号、庙号来称呼历史上的帝王之外,又可用年号来称呼明清两代皇帝(包括称呼在位的皇帝)。
例如明毅宗朱由检可称为崇祯皇帝,或简称崇祯;清高宗弘历可称为乾隆皇帝,或简称为乾隆等等。
明代的第二个皇帝、朱元璋的长孙朱允效,因皇位被夺而自焚,死后既没有人给他追尊庙号,而且在其后300多年的长时期内连个谥号也没有(直到乾隆时才追谥为“恭闵惠皇帝”),好在他即位时立了个叫建文的年号,人们才可称呼他为建文皇帝。
就年号纪年与天干地支纪年两者相比较而言,前者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例如唐玄宗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宋徽宗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
而后者每隔60年即有一次重复,往往仍须借助帝王或他们的年号才能表明具体的年份,例如单说丙午,我们不知道具体是指哪一年, 必须说成唐代宗丙午年,才知道是指公元766年;说成乾隆丙午年,才知道是指公元1786年等等;有时当一个帝王在位超过一个甲子即60年时,则只有用年号纪年法才能表达明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