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这还要得益于20世纪一系列的妇女运动,三八妇女节就来自于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兴起后,伴随着接踵而至的欧洲工业革命,欧洲兴起了女性受教育、参加工作、经济独立、拥有投票权的社会运动。
思想开放、以平等自由为旗帜的欧美尚且如此,第三世界国家和一些保守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女性想要获得基本的权利和平等,有时甚至是个遥远的梦想: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居然还有“铁链女”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中东穆斯林世界、非洲地区甚至美国南部某些保守区域,女性依然是作为生育工具,遭受着生理和心理有形无形的摧残。
女性获得基本权利的道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触手可及、平坦无阻。
▌你对女性的固有看法,为什么是错的
中国的女性权利,在建国后取得了不小进步,“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了共识。但是,这并不代表,女人真的拥有和男人相同的地位。对于女性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这样的观点仍然大行其道,甚至被当作“常识”——
“女孩子天生就不擅长数理化”“没有婚姻(子女)的女人是不完美的”“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
其实,对女性的各种刻板印象和偏见,无论古今,不论中外,不绝如缕。甚至,哲学家中也不乏“厌女症”——
柏拉图:“一个男人可能因为胆怯或不正经下辈子被罚做女人”;康德:“女人需要男人的保护,女人不适合做学术”;叔本华:“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们轻佻琐碎、缺乏远见”;黑格尔:“女人担任政府首脑,国家立即陷入危机”;
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波浪潮,才致力于破除这种隐藏于社会各个角落之下的刻板偏见。
这次的浪潮始于波伏瓦的研究和洞见。她以思想的深度洞察,触及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
波伏瓦宣称: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
我们常常把对女性固有的偏见,归因于男女之间的生理性别(sex)差异。而且习惯将之夸大,上升到“本质主义”、“决定论”的高度。从而认为,男女社会性别(Gender)差异就是源自本质上的生理差异。不但男人这么想,甚至诸多女性自身也这么认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