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猛犸象的灭绝应归咎于气候变化而非人类的猎杀(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塔形图表,显示三个主要澄江生物群剖面(海晏、马房和安宁)与布尔吉斯生物群的代表地点Walcott采石场种属多样性和个体丰度的对比。
据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供稿:杨显峰):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联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科研人员,在寒武纪早期古群落年龄结构空间分异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A juvenile-rich palaeocommunity of the lower Cambrian Chengjiang sheds light on palaeo-boom or palaeo-bust environments”于2021年6月28日北京时间23:00在生态学与进化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IF:12.54)在线发表。云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古生物研究院杨显峰为第一作者,刘煜研究员和翟大有研究员为合作作者,杨显峰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Kimmig Julien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1-01490-4。
本文报道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科研人员在昆明附近的海晏地区发现的一个新的澄江生物群化石产出剖面(插图1)。经过四年多艰苦的野外考察和挖掘工作,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Haiyan Lagersttte)产出了极其丰富的不同门类的早、中期个体发育阶段的化石标本,其中甚至包括了许多呈三维立体保存的卵化石。目前采集到的标本包含118个物种,被归入至少13个门类:藻类、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蠕形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内肛动物、刺胞动物、栉水母类、软舌螺类、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和疑难类等。其中,以节肢动物、蠕形动物、海绵动物和腕足动物数量居多,这一特征与包括澄江生物群在内的其他布尔吉斯页岩类型生物群类似。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新物种(12%),与冈瓦纳和劳亚古陆的相关类群非常相似,为寒武纪时期古地理、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澄江生物群这样的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类型的沉积地层中,大多数化石标本是成年和亚成年个体,而处于个体发育早、中期的幼体标本极其稀少,这一现象长期困惑着科研人员。一般来说,澄江生物群中的节肢动物身体长度通常在8-30mm范围,小于5mm 的节肢动物化石标本非常罕见。然而,本次报道的海晏剖面却以产出大量幼体标本为其特色(插图2A),其中甚至有大量罕见的卵化石(插图3)。以澄江生物群中常见的节肢动物长尾周小姐虫Misszhouia longicaudata为例,体长小于8mm的标本占该产地该物种标本总数的43.3%。在海口耳材村剖面,该比例仅为13.7%(插图2B)。海晏地区异常丰富的幼体标本对将来解决一些令人困扰的寒武纪疑难生物类群的分类和进化问题,以及“寒武纪大爆发”时期非三叶虫类节肢动物发育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研究素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