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猛犸象的灭绝应归咎于气候变化而非人类的猎杀(7)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相关报道:科学家发现5亿年前化石库 内有大量“幼崽”标本
据新华社昆明7月22日电(记者 宋晨、金地):记者从云南大学获悉,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云南昆明附近一处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化石宝库”,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幼体标本,更有罕见的卵化石。
主导此项研究的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杨显峰博士告诉记者,这个新发现的远古海洋群落名为“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目前,研究人员在此地已采集到118个物种,至少属于13个门类,包括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蠕形动物、腕足动物等,并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新物种。
杨显峰介绍,此前研究人员发现的寒武纪化石标本多为成年和亚成年个体,但在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中,却出现了大量“幼崽”和罕见的卵化石。以节肢动物长尾周小姐虫为例,体长小于8毫米的标本占此次发现的该物种标本的43.3%,且较好地保存了附肢、消化道等软体信息。而在位于昆明的另一个化石发现地点,这个比例只有13.7%。
为何会出现这样“幼崽”扎堆的现象?杨显峰解释,现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一般不随意地在某地产卵和繁育后代,而是选择某一不同于成体生活的特殊地区作为育儿地点,这个地方发挥着类似人类社会“托儿所”的作用。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很可能是迄今最早的古生物“托儿所”的化石记录。
不过,他同时提到,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的特殊现象,也有另一个可能的成因,即当时该地区环境快速波动变化,伴随灾难事件的发生,大型个体迅速逃离,而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幼体、亚成体则被大量埋葬。此外,还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固有的种群动态、动态的生命周期等可能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该研究由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刊物《自然-生态与进化》上。
相关报道:保护好古生物化石资源 为人类造福
据都市时报(陈唯一):“中外科学家研究团队在昆明附近的一个地方,发现了5亿年前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里面有相当数量的新物种。”昨天,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消息,令很多对古生物和地质学、地理学感兴趣的昆明人惊喜不已。
这则消息中披露,来自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昆明附近找到了一处保存着大量远古海洋生物化石的地方,此地被命名为“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它的特异之处在于,保存着的大量化石都是远古生物的幼体,甚至还有卵化石。在这个地方的特殊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强烈兴趣,报道说,研究人员“在此地已采集到118个物种,至少属于13个门类,包括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蠕形动物、腕足动物等,并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新物种。”目前,对新发现化石的研究还在进行,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