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秦商文化|陕西商人究竟为何成功?(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吾邑善经营者非高饶山莫属。” 三原刘香亨在雨金镇开当铺,待人以诚,实在不欺,雨金镇有口皆碑,得翁一言确信不疑,借钱多到他的当铺去,而不复投别家。由于刘香亨市场信义极好,经营蒸蒸日上。 朝邑刘海若经商赵渡镇,为人风流倜傥,亲友有借贷者皆解囊给予,从不索取。有一年粮食歉收,刘海若取百金予以赈济,救活者百人。乾隆十二年陕西麦谷歉收,刘海若又拿出百金周济四乡穷人,有无力偿还其旧债者刘海若当众销毁借券,众乡亲都悦服其真诚。 三原刘帮贞在湖北经商,豁达谦让,见利顾义,有到他家贷款者,他每每多让出银五两,众商都讥笑他傻,刘翁却笑而不语。对那些困难的同乡商人他常常贷粟散财,从不取利,有的干脆毁其债券,数有千计。由于信义好,经营和顺,利润常常倍于别家,成为三原的第一大家族。
守信义重名声优质为佳 有一首陕西商谚中说: 人无笑脸莫开店, 会打圆场自落台。 买卖不成仁义在, 留下好感待回头。 陕西商人诚实经营,厚重为本,也表现在与人以善,讲究信义,经商业贾一言九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泾阳张少峰,与同村人李扶经商于青海狄道,两人情投意合,两家情同手足。李扶不幸病逝,遗有两子无人抚养,张少峰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们为妻,表现了陕西商人不忘故交的良好品德。 韩城苏含章幼年经商于西凉,有朝邑商人赵某爱其忠厚义气,与其结拜为兄弟,赵某每一次回老家都必邀苏含章前往,家中大小事情都倾听苏含章的意见,两个人和好了一辈子。 朝邑人石象与泾阳人郝君父子相友善,两家各出资本合力求财,共同走上发家的路子,成为朝邑人流传的佳话。 咸阳人张克量在兰州开布店,经营有方,见兰州人曹佐忠厚有才干,便邀请曹佐入伙与他共同经营,两人在兰州经营数年,获得成功。
咸宁尤大鼻在天津贩布,见陕西布商董九经营失败,流落街头,便收留董九并与之结为兄弟。在董九的帮助下,他在天津的布店越开越盛。 陕西布商一般采取的是在三原设立总店,在江南的苏、松、嘉、杭设立购货分庄,购买布匹的购销方式,而且购货分庄又一般采取了一手托两家的购货方式,即在产布市镇设立收布坐庄,向织布工匠收购土布,他们从市场实际出发,根据工有粗细、织有厚薄、价有低昂的市场情况,随行就市,精粗不一,价也不同,晓市收布时信手拈布以评价布的质量,然后还要说一声“23尺外问谁添”,完全是讨价还价的公平交易。松江府文人徐献忠写的一首《布赋》生动地描写了这一收布过程, 长夜凄然,得尺望尺,寒鸡喔喔,解轴趋市。织妇抱冻,龟手不顾,匹夫怀饥,奔走长路。持莽莽者以入市,恐精粗者不中数。饰粉溥脂,护持风霜,摩肩臂以授人,腾口说而售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