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智:西安地区校园戏剧的发展历程(1912-1949)|戏剧社团(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1930年,三原县省立第三中学教师刘尚达带领该校的双星剧社来易俗社举行公演。演出的剧目有熊佛西的《一片爱国心》《王三》和郭沫若翻译的法国戏剧《争强》。刘尚达毕业于北平大学戏剧系,在他的指导下,这次演出被认为“是话剧在西安跳出‘杂耍’游艺形式的首次演出。”[5]248。双星剧社的这次公演不仅是西安地区校园戏剧中舞台艺术水平最高的一次,也使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接近了北京、上海等地校园戏剧的艺术水平。西安市民也第一次看到了严格意义上的话剧。

黄世智:西安地区校园戏剧的发展历程(1912-1949)|戏剧社团


二、第一次发展高潮(1931-1936)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又发生了“一·二八”事变。为了抗战需要,国民政府开始进行“西京”建设。1934 年 12 月 27 日,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在这些有利因素作用下,西安地区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东北军随即调入陕甘驻扎,西北地区民众的爱国情绪日渐高涨。
在这种政治形势下,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与整个戏剧界一起向“左”转,剧本创作注重表现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演剧活动重视戏剧的宣传鼓动作用。但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与上海、北京等地“左翼”戏剧运动及其裹挟下的校园戏剧又有所区别。虽然在思想倾向上都表现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但西安地区校园戏剧的思想内容又相对单一,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

黄世智:西安地区校园戏剧的发展历程(1912-1949)|戏剧社团


“九·一八”事变后,“西安各校学生演剧宣传国耻也一时风起云涌。”[2]83。1932年2月,北方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民族音乐家张寒晖来到西安。张寒晖是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的第一期学生,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他在担任陕西省第一民众教育馆总务部长时,与馆长刘尚达一起成立民众剧社开展演剧活动。民众剧社的成员主要是馆内教工和周围几个学校的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迅速增多,演出活动频繁,在艺术上不断进步并开始走向成熟,形成了西安地区校园戏剧的第一次发展高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