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最爱“尤三姐”,最厌“林黛玉”?看名家点评《红楼梦》人物(6)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初拟“妙玉”颇自喜,终了最爱是“紫鹃”
提到陈寅恪,免不了就会想到吴宓。二人本即挚友,早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陈、吴二人与汤用彤便被誉为“哈佛三杰”。归国后,吴宓乃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而陈氏则被聘入国学院任导师。二人可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据说,陈、吴二人的交谊,还是因一首关于《红楼梦》的诗而致“友情益挚”的。早在1919年,也就是陈与吴谈起“五等爱情论”之际,吴恰又在哈佛演讲《红楼梦新谈》,陈为之作诗题词,足见陈、吴二人确因《红楼梦》互引知音、缔为挚友。事实上,吴宓不但个人极爱读《红楼梦》,学术上也曾着力研究《红楼梦》,还将研究心得作为授课内容,在大学课堂上多次讲述。稍稍翻检上个世纪的一些旧报刊,不难发现,这位曾经以西洋文学研究及国学传承为己任的吴教授,一度以“红学家”身份,频频亮相于课堂与报道之中。
譬如1949年11月24日的重庆《大公晚报》之上,就刊发有一条题为《红学专家讲红楼梦》的简讯,报道称,“吴宓教授将应南泉新专学生请,赴该校讲‘红楼梦研究’”。那么,当时吴宓怎么会滞留在西南后方,怎么还在重庆任教授课呢?抗战期间,吴宓先是代理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后来又到成都燕京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他为何没有随校迁返北平,为何还要在西南一隅讲授他的“红楼梦研究”呢?
原来,抗战胜利之际,吴宓即有意择居后方,决意远离中心城市,以期静心专注于学术研究,不再受世事纷扰。1945年9月,吴宓到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授,1946年2月,又推辞了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要他出任文学院院长之聘约,到湖北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47年1月起主编《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一年。其间,清华大学梅贻琦一再邀其返归北平任教,1949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其挚友陈寅恪为号召,力邀其出任该校文学院院长……面对这些纷驰南北的盛邀,吴宓一律未允,竟于1949年4月底飞赴重庆相辉学院任外语教授,还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文学教授,算是正式入蜀定居了。
正是在入蜀定居之初,吴宓开始重拾其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得,开始乐于讲授并研讨《红楼梦》相关专题了。时间回溯到1949年5月24日,《大公晚报》上就刊有一组总题为《远乡同学纷作归计,吴宓教授讲红楼梦》的简讯,专门报道重庆相辉学院内的师生动向。
试想,在国民党政权行将崩溃的情形之下,“陪都”重庆各大院校人心浮动,相辉学校已然有二百余学生离校,刚入校任教不久的吴宓,却一改平时“很少活动”的生活状况,应邀去做主题为“红楼梦”的讲演了。这样的做派,如果不是极爱《红楼梦》者,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