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简史(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灵魂论及其他》当然,希波克拉底对这种来自哲学家的看法同样嗤之以鼻。对此,他语带讥讽地宣称:“哲学家们就自然科学所说的一切,与医学之间的距离不比与绘画之间的距离小。”随后,柏拉图的弟子、西方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以一种更为宏阔的眼光审视了焦虑问题,他在《灵魂论及其他》一书中指出,医生与哲学家用不同的方法定义灵魂的疾病。例如,哲学家认为愤怒是一种情绪,源自对冒犯进行回击的欲望;而医生则认为这是一种血液涌向心脏周围的现象。颇有意思的是,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学说,注重胆汁的温度:暖胆汁形成温暖和热情,冷胆汁产生焦虑和怯懦。在此,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亚氏对其老师柏拉图并非亦步亦趋,而是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无怪乎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会写下那句著名的话语:“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探索真理的道路总是崎岖而漫长。公元1世纪,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提出了错误认知的概念。在《论焦虑》一文中,爱氏写道:“困扰人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爱比克泰德认为,焦虑的根源并不在我们自己身上,而在于我们对现实的担忧。因此,缓解焦虑是一个“修正错误认识”的问题。与爱比克泰德同时代的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写道:“警告我们的事物比伤害我们的事物更多,我们在忧虑中受到的伤害比在现实中受到的更多。”这一论断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的创始人阿朗·贝克(Aaron Beck)在20世纪50年代所说的相差无几,但比后者早了整整2000年。可以说,斯多葛学派正是认知行为治疗师的祖师爷。

焦虑简史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开始笼罩着西方世界。由于天主教权威对人民思想的高度禁锢,以及封建割据所带来的频繁战争,任何政治、社会、技术和其他方面的进步都难以出现。这让人们有些顺从于那种可能具有进化适应性的情感生活:所有事物一成不变的感觉既令人沮丧又令人欣慰——不需要去适应技术或者社会的变化;对更好生活的希望也不会破灭,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希望。当生活被对永恒的罪(一位德国的方济会传教士认为任意一个人遭受诅咒的概率是1/100000)的恐惧(以及期望)统治的时候,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思维并不会像现代人一样,被发展的希望和对衰落的恐惧占据,焦虑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隐匿不彰了。直到中世纪晚期,由于犹太-基督启示的影响,加之横扫欧洲的黑死病,才急遽改变了这种状况,对于罪过和谴责的焦虑(黑死病流行时期,“天谴说”成了社会的主流认知)成为一种决定性的焦虑,英语的Anxiety一词,源自拉丁语Anxietas,指的正是向上帝忏悔并获得原谅之后的释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