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三章分析哲学的诞生第一节概述(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语言学的转向标志着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家常常自诩“语言学转向”是一场“哲学革命”,其实,那不过是把哲学问题转换为语言问题,通过语言意义的路径来更新哲学对象的一种方式罢了。分析哲学家认为,有意义的哲学活动只是对语言进行分析。但是,他们分析的目的各不相同:弗雷格是为了给数理逻辑寻找本体论基础,罗素是为了对传统哲学进行根本改造,逻辑实证主义者想要创造与科学概念体系相适应的精确语言体系,维特根斯坦则要消除哲学问题。这些都不是成功的尝试。实际上,语言分析非但没有解决传统哲学问题,而且创造了新的问题,它自诞生便充满了争论和分歧。分析哲学初期的那些理论不再被看做是有效的;但是,它们所规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语言分析,它们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态度,都成为分析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哲学不是一个完整的学派,但它以后的各种形态与学说,都可以在初期的理论与争论中找到萌芽。
分析哲学产生的另一重要理论背景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抗。本世纪初,新黑格尔主义在西方各国传播。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建立了一个绝对唯心主义的体系。剑桥大学的一批青年哲学家起来批判他们前辈的思想,其结果是用柏拉图式的实在论代替绝对唯心论,用数理逻辑代替辩证逻辑。剑桥可以说是分析哲学的策源地,分析哲学的三位创始者——穆尔、罗素和维特根斯坦都是剑桥的哲学家。在他们三人中,穆尔是师长,罗素说,他是跟随着穆尔反抗新黑格尔主义的。
穆尔的语义分析法
乔治·穆尔(George Edward Moore,1873—1958年)在剑桥学习古典文学,后转入哲学,1925—1939年任精神哲学和逻辑学教授,著有《伦理学原理》(1903年),论文收集在《哲学研究》和《哲学论文集》中。
穆尔是第一个起而反抗新黑格尔主义的。他于1903年发表的《批驳唯心主义》和《伦理学原理》标志着与黑格尔的决裂。但是,穆尔反对的唯心主义主要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立场,而不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似乎认为,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区别意识的内容和意识的对象。他指出,意识的内容是心理活动,意识的对象是独立于心理活动的客观 实在。比如,“蓝色”是事物的性质,是客观实在,而对蓝色的感觉构成主观观念或心理过程。在《为常识辩护》(1925年)一文中,穆尔详细论证了“常识世界观”,用它来批驳唯心论和不可知论。常识世界观由自明之理(Truism)的命题组成。这些自明的命题包括“我的肉体存在,而且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还有其他许多具有形状大小的东西存在”,“地球在我出生之前已经存在了许多年”,“许多人在地球上生活,其中有些人已经死去”等等,这些常识是对唯心论的最有力批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