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帝国︱《战火王国》:对“奥斯曼幽灵”的剿杀(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代表性学者辛迪( )看来,马穆鲁克与奥斯曼帝国都是代表“异族统治”的一丘之貉。但这部《战火王国》却正面形象塑造马穆鲁克,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图曼()就不是一个标准的阿拉伯语原生词汇,至于他的头衔“贝伊”()就更不是了。可见,这部电视剧似乎偏离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传统叙事。
有很多学者在总结阿拉伯当代史学史时认为:“世俗民族主义者”将奥斯曼时代看作土耳其侵略、奴役阿拉伯人的黑暗时代;而“伊斯兰主义者”却将奥斯曼帝国看作土耳其与阿拉伯人共同的哈里发国家,代表了宗教认同对民族界限的超越。但《战火王国》对奥斯曼形象的否定,并没有按照“世俗民族主义”的套路,而是体现了强烈的宗教色彩。
马穆鲁克的殉道
剧中多次强调谢里姆只是利用宗教做幌子,大搞侵略扩张,背地里却是一个骄奢淫逸的暴君。相反,马穆鲁克才是虔诚的穆斯林。在剧中,主人公图曼在与奥斯曼大军决战前的“动员大会”上,策马阵前,呼召马穆鲁克将士们“为伊斯兰牺牲自己”。随后,将士们山呼“安拉至大”的口号。安排这场戏的目的,自然为了从宗教上肯定马穆鲁克对抗奥斯曼帝国的“侵略”。

记忆中的帝国︱《战火王国》:对“奥斯曼幽灵”的剿杀


图曼贝伊的阵前动员能彰显虔诚信仰的不仅仅是奋勇杀敌,还有舍生赴死、慷慨就义。绞刑架下的《古兰经》就上演了该剧最后一个高潮。剧中的图曼为了百姓免遭屠戮,放弃巷战。被俘后的图曼从容笃定,在牢房里虔诚礼拜,静待死亡。临刑前,图曼手捧《古兰经》,在铁甲武士的押送下,在民众的敬爱与悲痛中,走上绞刑架。他安然自若,诵读着《古兰经》的经文,全场民众自发跟诵。面对图曼的大义凛然,监刑的奥斯曼将军也为之动容。行刑后,图曼手中的《古兰经》随之落地,民众随之痛哭。此时,一个儿童飞身穿过奥斯曼军队的警戒线,跑到绞刑架下,将那本《古兰经》捡起,既表达了民众对他的爱戴,也象征了对抵御外侮的继承,更增添了宗教的合法性支撑。这也把马穆鲁克一方的宗教信仰表现得虔诚而真挚,并再次反衬奥斯曼帝国对于宗教的虚伪态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