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启示录(8)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在李庄期间,李济曾决心辞去史语所考古组主任兼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的职务,只是傅斯年一再挽留,他才难以坚持自己的意见。李济请辞,不只是由于失去亲人的悲伤,更是为了集中精力于学术。李庄学者中,凌纯声等人曾辞官不就。不以仕途为意,专心学问,是许多学者的选择。
《李庄镇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943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成都举办远古石器展,李济专为展览写了《远古石器浅说》一文,定稿前征求意见,年轻学者夏鼐向自己的导师毫不客气地提了近40处修改意见。在同济大学的历史中,记录着在李庄的师生与校长丁文渊的重大冲突,丁校长官气十足的作风不仅惹怒了教授,也惹恼了学生,上任两年后只好黯然离任。
李庄学者中,许多人曾留学欧美,在学术界地位突出,但那些没有留学经历的学者,同样靠自己的学术成果,发出灿烂的光芒。董作宾高小肄业,通过自学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国学门,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李庄出版的《殷历谱》,为他收获巨大的荣誉。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厚植良好的学术土壤,让每个学者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科学生产力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释放。在李庄,一些起初只是帮助做辅助性工作的非研究人员,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良好的学术风气熏陶下钻研学问,终成学术大家。不到20岁的青年罗哲文,被招考进营造学社做练习生,在李庄开始接触建筑方面的知识,担任抄写、绘画工作,最后成为著名的古建筑学家。
罗哲文曾回忆梁思成“对学艺青年耐心细致传艺的精神”:“他从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和绘图仪器的使用方法到削铅笔、擦橡皮等小技都一一地手把手教给……”从中可以管窥,那时的李庄,学风和学术环境之良好,做学问、搞研究之认真。
滚滚长江东逝水,70余载岁月虽已远去,但这些前辈树立的科学救国、学术报国的丰碑,至今仍屹立在李庄的土地上。古镇的上空,星光依然璀璨。(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