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12年没人提拔,老百姓却家家挂他的像(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他虽好读书,却又不喜欢繁琐的经学考证,不喜欢坐在书斋一味死读书。
他常常走出家门,面向大自然,“长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
20多岁时,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秀才了。
▲郑板桥《行书自作唐多令词扇》,图源/网络。
但多灾多难注定是郑板桥一生的常态。
由于家境清贫,他没钱继续专心攻读,只好去做个“傍人门户度春秋”的私塾教师,可是依然入不敷出。
雍正元年(1723),郑板桥30岁了,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
为了葬父,他先是卖掉祖上的遗书,当衣典物,再就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多方借债,日子过得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有一年端午节前,为了躲避上门催债的人,他逃到焦山一座庙里。
当时庙外山雨渺渺,有个衣着很华贵体面的人忽然诗兴大发,吟了句“山光扑面经宵雨”,一时续不上卡住了,有些尴尬。刚好缩在角落里的郑板桥听到了,这道题他会,上前就接了下句——“江水回头欲晚潮”。
这位有钱人是扬州大盐商马曰琯,听了郑板桥的回答后,认为郑板桥的下句比他的上句更为自然有味。
两人深入交流之后,马曰琯顺便解了郑板桥的燃眉之急——给他悄悄送了二百两银子。
这让郑板桥看到了某种希望的曙光。
在生活的重压下,他艰难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到扬州卖画去。
▲郑板桥从二十几岁起就画得很不错,图源/《郑板桥》剧照。
02
明末清初的扬州,继隋唐之后重新繁盛起来,靠着为全国“带盐”,盐商大发展,成为重要的国内市场和经济中心之一。
到了乾隆年间,大小盐商多至两百余家,“天下之富无出其右”。一千年前“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人间盛景在康乾时代闪回,这就吸引了一大批想要努力赚钱的打工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