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新:经典的世代更替与“四大名著”的文化品格(19)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想想看,假如赵姨娘能随时可以动摇王夫人的地位,荣国府还怎么管理?而王夫人的地位是由婚姻决定的,婚姻是由两个家族决定的。妻子的选择由家族决定是中国古代贵族家庭间、乃至国家间的常见情形(国家间的例子如文成公主)。个人感情可以用其他方式解决,不能借助于婚姻。
作为贾政的嫡子,在嫡长子贾珠去世的背景下,宝玉理应做官,这是他身边所有长者包括贾政、王夫人、贾母的共识,他身边所有兄弟姐妹(除了黛玉)也都是这个想法。但从大观园中可见,宝玉确实不适合作官,他适合做画家、诗人、书法家,有艺术家的天分。
以宝玉的性格,和宝钗在一起注定会感到压抑。他只有和黛玉在一起才能放松,尽管会面临生活的焦虑,但不会被要求做官。大观园告诉我们,尽管贾府对宝玉的要求有合理的一面,但贾宝玉的要求也是合理的。《红楼梦》不偏不倚地写了这两个要求,昭示了宝玉的悲剧境遇。而现代解读则存在偏袒其中的一面,强调大观园是合理的,贾府是不合理的,宝玉是个伟大的叛逆者。这样的解读虽然不能说没有文本依据,但偏差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面所说的是“四大名著”的阐释。如果与“四大奇书”的阐释相比,可以发现,其特点是立足于“破”而忽略“立”。
《四大奇书第一种》
晚明清初的“四大奇书”阐释,主旨是立足于“立”而不是“破”,阐释者总想把这几部小说的内涵纳入儒家的框架之内。
比如清初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其重心之一是推崇“仁君”。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三国人物,他认为等级最高的是刘备,因为刘备对老百姓的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第二个等级是曹操,他虽然也留意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但其出发点是成就自己的事业,是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是权宜之计。第三个等级是董卓,他从来不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眼里,其口头禅是,“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样一个残暴不仁的军阀,当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毛宗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重要尺度之一,是看对老百姓是不是实行仁政。这样的阐释,就把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三国演义》结合起来了。
又如李贽的《水浒传》阐释。李贽写过一篇《<忠义水浒传>叙》,他首先指出,《水浒传》是朝廷将、相必读的书,这些人读了《水浒传》,就会懂得一个道理:必须举贤授能,必须把有本事的人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如果反其道而行,就会导致社会动乱。让能力不强的人,去管理能力强的人,这个社会是肯定会出乱子的。李贽的这个说法,直接把儒家任人唯贤的理念与《水浒传》的具体情节挂上了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