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生花》:那么好看那么好(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今年是基耶斯洛夫斯基80周年诞辰,当人们谈起这位伟大的波兰导演,最先想到的总是“红白蓝”,而对《两生花》的评价往往是“不够深刻”,但今天当我们回看这部好看的电影,也许我们会意识到任何解读,都不如“沉浸”其中。
《两生花》的魅力在于“唤起”
不得不承认,对于电影来说,这是一个我们会害怕表现出对“低级品位”不敬的时代。我们现在甚至会屈服于某种低级品位,特别是当一部艺术品质不高的影片成为票房大热时,我们总是怕所表达的某些观点会惹了“众怒”,总是将自己的真实评价隐藏起来。这时候,再读一下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的《伟大的电影》是非常必要的,罗杰的文章最大的优点就是毫不做作,他只用三言两语便可以告诉你,有些电影因何“伟大”,你只管大大方方地去爱就是了。
最近《伟大的电影》中文版第三卷出版。这里面收的文章是罗杰罹患绝症之后的作品。但是用大卫·波德维尔的话说,这批文章是罗杰影评的巅峰。拿到书的那一刻似乎又得到一个保证:封面用的剧照来自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薇洛妮卡的双重生命》(1991,又译《两生花》)。
今年正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80周年诞辰。想到这一点,便意识到他去世得的确太早了点,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惊人的。那么,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中,罗杰又为何独独选了《两生花》呢?(或许有人觉得罗杰点赞的美国电影太多了,但这无可厚非,他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美国影人,而且,美国电影也有很多佳作确实是我们并没有注意到的。)
有意思的是,人们在评价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时,通常《两生花》都不是得分最高的那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思想性,或者政治性,更吸引“学院派”的影评家(比如《机遇之歌》《永无止境》等或许更吸引他们)。但罗杰·伊伯特不是学院派,用波德维尔的话说,他是作家(他用的词不是writer,而是man of letters)。这个评价很高的,可能萧伯纳、蒙田、桑塔格、本雅明都可以用这个词去称呼。坊间大学教授多矣,但这样真知来自真挚的“作家”却极为稀有。我认为罗杰·伊伯特对《两生花》的偏好就是出自一个“作家”的本能直觉。
《两生花》可能也是最容易挑出毛病的,比如它的故事结构是松散的,好像也没讲出什么故事来;比如有人批评它是“迷信”的,“心灵感应”这些东西,怎么证明?此外,它还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票房最高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至今都有很多“铁粉”,其中不乏众多的少女粉丝,这部影片很可能还衍生了不少以“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为题的同人文学或漫画创作,故事里的木偶故事也相当具有“二次元”的意味。这种大众接受度很可能让人觉得它不够“深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