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双重压抑与抵抗:重新发现詹姆斯·鲍德温(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活动现场,左起:索马里、王家湘、吴琦,供图:活动主办方
詹姆斯·鲍德温个人意识的转变
詹姆斯·鲍德温童年坎坷,常常受到继父的责骂。少年时期,他成为一名牧师,但在17岁后随后放弃宗教信仰,前往纽约格林威治开始写作生涯。他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1948年,饱受种族和性取向双重歧视的詹姆斯·鲍德温前往更为开放的法国。在那里,他写作了大量小说,并在文坛崭露头角。1962年,鲍德温决定再次回到美国,投身于反对种族政治、越南战争的民权运动当中。
王家湘认为理解詹姆斯·鲍德温写作的前提是了解他身为黑人的“群体潜意识里的恐惧”。在历史上,美国白人对黑人长期实行种族压迫政策。许多南方黑人只允许说英语,而不被允许学习书写英文,这造成了黑人英语与白人英语有着很大不同;严禁种族通婚,更严重的是,黑人男子与白人女子如果发生关系,这名黑人男子就很有可能被处死。
作为一个黑人同性恋者,鲍德温的性与爱被压抑到了极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宗教背景,另一方面则是他同性恋者与黑人的身份带来的双重压抑。而这也体现在他的小说《另一个国家》的创作中。
两位嘉宾和主持人都认为,鲍德温的散文和小说创作十分坦诚,他的个人意识的复杂性甚至是分裂性都在其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例如,他在1953年写作《向苍天呼吁》时,还是认为爱可以缓和(种族)冲突,而当他60年代从法国回到美国南方参加民权运动,又开始认为争取白人的认同和“融合”是不行的,“暴力也不是不可能”。
索马里补充介绍,鲍德温去往法国之后,个人意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是因为,由于他的美国公民身份,他相比由阿尔及利亚进入法国的黑人又更受人尊重,他重新开始思考自己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而吴琦则认为,“美国是他血液当中必须处理的东西,如果他不面对自己过去那些难以面对的东西,就很难成为他自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