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电影:那尽是伤痕的青春(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随后,女子向“我”讲述了小时候埋葬宠物狗,后又将其挖出来的经历。无论是主人公对“尽是伤痕的青春”的感叹,还是“想离开这个城市,想到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的直抒,抑或是“再也不孤独了”的幻想,还是互为倾听的对象,村上电影几乎都用不超过三位主人公的简单情节结构,来表现无声的孤独以及孤独的感叹。
在村上电影中,“饥饿”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袭击面包店》是作家发表于1981年的短篇小说,由山川直人拍成了16分钟的黑白短片。影片保留了原著的精髓,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两个年轻人感到饥饿去抢劫面包店,老板是一位共产党员,竟大方地请他们随便吃,但年轻人拒绝了他的施舍。最终双方达成“交易”:年轻人得到免费面包,但必须倾听老板播放的瓦格纳音乐。原著开头那句“说不定饥饿感就来自缺乏想象力”的话,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人们因缺乏精神食粮而感到灵魂空虚。简简单单的剧情,融入了诸多政治经济学元素,深刻揭示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年轻人的精神虚妄。《再袭面包店》是一部只有10分钟的超短片,故事背景也被卡隆从日本东京移到了靠近墨西哥边境的得克萨斯州小镇。影片描写10年后成家立业、过着舒适生活的“我”与妻子,因突如其来的饥饿感“再袭面包店”(麦当劳),这或是因为“孤独”或心中无法摆脱的人性之“恶”使然,夫妻二人用30个巨型汉堡填满了长久以来存于内心的饥饿感和空虚感,从而确定了空虚感消失之后的生活目标。
《燃烧》中的女主人公海美曾去非洲体验饥饿,她认为饥饿有两种类型:饥饿者和饥渴者。前者是单纯生理性的,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饥饿者渐渐变成饥渴者”,道出了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年轻人从物质到精神,对生命意义不断追问的疑惑和不安的转变。
《燃烧》海报。 资料图片
隐隐而现的社会背景
无声和有声的佐证
在电影《且听风吟》和《挪威的森林》的片头部分,出现了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大学校园里“反越南战争”“粉碎安保”“全校统一罢课”等标语的镜头,用无声的标语向观众展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构成了某种弦外之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