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李成“仰画飞檐”新解——兼谈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形式语言》(11)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图3 李成《晴峦萧寺图》局部
(远处山上楼阁和近处山下水中的水榭都是完全一样的状态——常态,表现的是这类建筑的样式特点,并无俯仰之透视变化)
事实上,中国古典山水画表现亭馆楼塔“仰画飞檐”的画家,并非只有李成一人,从遗存的历代山水画作品看,很多。如唐代李思训《宫苑图》、李昭道的《龙舟竞渡图》、初唐乾封元年间韦贵妃墓壁画中的《门楼图》、出土于叶茂台辽初墓的《山弈候约图》等。还有与李成同时代的画家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宫图》、屈鼎的《夏山图》以及的宋徽宗的《瑞鹤图》等,所画亭馆楼塔都是“仰画飞檐”,“见其榱桷”。见图4-5 北宋以后的历代画家并不理会沈括的批评,而是相信自己的视觉经验与判断,在表现亭馆楼塔时,无一不是“仰画飞檐”,“见其榱桷”。如:南宋马远的《踏歌图》,(见图6-7)元代李容瑾的《宫苑图》、佚名《江天楼阁图》,明代仇英的《桃园仙境图》,清代禹之鼎的《拟赵千里山水图》、胡锡珪的《仕女图》中的亭子、袁江《阿房宫》、《蓬莱仙境图》,袁耀《九成宫图》等等,其例不胜枚举。
因为只有“仰画飞檐”,才能表现出亭馆楼塔飞檐挑角建筑物的样式特征,表现出这类建筑的美感。
图4 五代 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
图5 五代 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局部
(近处、远处、高处、低处的楼阁都是一样的状态(常态),表现的是这类建筑的样式特点及常象、常态,并无俯仰之透视变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