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李成“仰画飞檐”新解——兼谈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形式语言》(9)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从唐、五代及北宋时期的画论及山水画作品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山水画独特的比例观念、空间观念、观察及表现方法,到五代、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这标志着山水画的形式语言体系也已经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山水画创作实践的成就也同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被称为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佳作不断,名家辈出。李成作为五代、北宋时期的文人画家,和关仝、范宽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标程前古”的大师,[[32]]《宣和画谱》载:“李成,字咸熙,其先唐之宗室,五季艰难之际,流寓于四方,避地北海,遂为营丘人。父、祖以儒学吏事闻于时,家世中衰,至成犹能以儒道自业。善属文,气调不凡,而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诗酒之间。又寓兴于画,精妙初非求善,唯以自娱于其间耳。故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如孟郊之鸣于诗,张颠之狂于草,无适而非此也。笔力因是大进。于时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宋御府所藏李成作品多达159幅。[[33]]从记载看,李成是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杰出贡献与巨大影响的文人画家,王诜、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燕文贵等都深受李成影响。李成以儒道为业,儒家的伦理价值观、审美观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的这种价值观、审美观和其他的宋代画家一样体现在他们山水画的比例与空间观念中,也体现在造型与布局中。还有中国古代亭馆楼塔之类建筑的样式特点多是飞檐挑角,榱桷外露是亭馆楼塔的常形、常象、常态,亭馆及楼塔即使不“自下望上”,在一定距离之外,平视也能看见榱桷。李成“仰画飞檐”,“见其榱桷”实为表现亭馆楼塔飞檐挑角建筑物的样式及特点,是这类建筑物的 常形、常象、常态,是他的视觉经验,而不是透视法的视觉再现,“自下望上”对李成来说决不是焦点透视之“看”,而是仰观俯察、游观、心观的观察方式之一,这从李成的山水画作品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研读李成的《晴峦萧寺图》可以看到,远处山上的楼阁“仰画飞檐”,“见其榱桷”,近处水中的水榭也是“仰画飞檐”,“见其榱桷”,是完全一样状态,(常形、常象、常态)而旁边岸上的茅屋所处位置虽明显高于水中的水榭,却不是“仰画飞檐”,看不到房子的榱桷,因为茅屋不是飞檐挑角的结构和样式。再者,自下望上,不是只有亭馆楼塔之类飞檐挑角的建筑才能看到榱桷,其它房屋也能看到,李成却没有仰画见其榱桷,此足以证明李成“仰画飞檐”的本意是表现亭馆楼塔飞檐挑角建筑物的样式及特征。(见图1-3)这恰恰说明李成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是视觉整合。重的是“物象之原”,即物象的常形、常象、常态,是视觉经验,不是单一视觉的“看”,与焦点透视、视觉再现没有关系。整个画面的空间也不是焦点透视中的静态三维空间,而是超视觉的时空一体的动态空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