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所构建的世界你读懂了多少?(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浮士德》中引申出了一个新的导向现代虚无主义的一个小闸门,他以为有些人在开天辟地,但是因为眼睛已经瞎了,所以看不到那实际上是在为他掘墓……你以为你是创造的这个大世界,实际上你是在给为自己挖坟墓……从这里我们看到《浮士德》有很大的预见性,因为在歌德出生的19世纪,这种现代性的虚无主义的东西还不是社会的主流,但是他(歌德)就隐约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性。」
《浮士德》的故事中,虽然形式上看两个赌局都是魔鬼获胜,可深究其内在意义的话就会发现,结局恰恰相反。
这首先取决于歌德对于人生价值的定义。在歌德的笔下,对于人生价值的判断与基督教中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并不相同。基督教认为,基督徒不应贪恋世俗享受,更不应执着于世俗欲望的满足,只有一心追随上帝,专注于属灵的成就,才能蒙上帝拯救,最终升入天堂。
但歌德在《浮士德》中则认为,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他生命经历的丰富程度。只要一个人将其全部生命投入到事业与创造当中,拥有足够丰富的人生经验,灵魂就将属于上帝。而浮士德的灵魂得以升入天堂,也要归于他的自救,这与基督教精神有所区别。

《浮士德》所构建的世界你读懂了多少?


▲图为歌德1779年肖像画,Georg Oswald May作。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Goethe)(1749-1832)。德国著名戏剧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政治家、自然科学家,魏玛的古典主义代表人物。著有《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恋人的情绪》等。
高全喜老师认为,浮士德身上体现着一种「德国精神」,这种「德国精神」是人类精神「最乐观、最豪迈、最富有戏剧性的写照」,是一种「无限精神」。而十九世纪德国的文化精神之所以被普遍以「浮士德精神」来代称,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功于歌德。
浮士德是具有「德国精神」的德国19世纪「新人」形象,他脱离于中世纪僧侣的形象,俨然成为了一个投身社会创造,寻求自我实现的资产阶级斗士。所以,与拜伦笔下的唐璜和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相比,虽然他们的生命都得到了丰富与延展,但延展的本质却不同。浮士德的生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