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与归因:中国武术“意会”文化阐释(1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获得在文化传统中对自我人生指引升华的价值意义……这些都是武术带给我们的,都是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意会体悟的。从与对手的比试到同自我较量的转变中,我们不应该扼杀关于其本质的任何东西,这种意会的存在可以在习练中隐隐浮现,在模糊朦胧中意会可传。虽说意会的武术深奥难懂,但也可以说正因武术的可意会性,才使得蕴含其中的武术内容不再抽象玄奥,莫测高深,这个习练武术就是意会武术的过程成为了具体可感、实际可知、有血有肉的身体文化实践。
然而,关于武术意会的研究表述对于不曾拥有武术习练经验的人来说,或许难于理解文字背后的所含之“意”。纵使千般言说,亦不抵亲身一练。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咏春拳“标指”的譬喻来说明——“标月之指”:以手指月,见月忘指,意在月而不在指,切莫见指而不见月。《楞严经》有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大慧语录》又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武术人也一样,“知手之所指,则知月之所在”,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斩获,才能见手之背后的月喻之物。万语千言是为悟道见性,愚者观指不看月,智者见月不观指,不执著于字句,方能达悟通彻,术道融合。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符号载体,但并不穷尽所要表达的真实义理,言外之意话外之音才是需要理解和领悟的,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正本质。
因此,意会作为武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文化点,在反映传统文化发展认识观的同时,亦构成了每一个习武人对于自我身体和他者身体的默会认识理解,进而又作用于武术学习的内容机制,这既是一种身体化的理解,更是一种文化的理解。从这一点来说武术是集自我体认、他者认知、文化学习的一项绝佳技艺。对于该技艺的研究,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解释。
孟云飞题写 少林功夫
4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智慧的结晶,是精神的源流。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阐发,是立足于“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分享的概念、符号和知识体系”[32]的共享价值,做出文化传承的现代认识梳理,从而为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交流互鉴的“中华武术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战略发展之路。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是坚守文化自信的凝汇点,虽然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理解、分享、获得武术学习的意会性成分存在种类、程度、角度的根本区别,但这并不妨碍在梳理其价值意涵上对于不断增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塑造与传播。武术之道,非言语文字所能及;武术之意,是可共感同享的人类价值。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