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与归因:中国武术“意会”文化阐释(1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3.2 文化隐蔽构建的无意识内容造就了东方传统的武术意会观
武术意会主要体现在口传心授的教学实践和社会交往之间的默会规则上,如招熟、懂劲、神明的动作阶段论;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合道的功夫进阶论;再如仪式行规、江湖切口、黑话春典等都带有意会成分的文化色彩。然而“正如空中隐而不显的气流决定风暴的轨迹一样,深层隐蔽的文化微妙细腻、始终如一地构建生活的方式,尚未被人有意识地表达清楚。”[19]作为认知主体的动态活动,武术意会特征的建构消解始终伴随着社会文化背景达成共生并存的意识状态,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无论是具有传统性还是融入现代性的发展,都是“人文化成”的技术类型,其生发孕育的土壤就是社会的文化场。
文化以其“深刻而持久的方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29],但人们却对这样的制约浑然不觉,意识不到文化对个体构建所做的无形贡献,这些潜藏的文化内核不断加诸于武者的身体技术表达中,使得人们只能在特定的情境或社交规则下才能通过实践被揭示体悟,虽然它被所有“在场”人所共同使用,但却不会被轻易共享,这就为“意会”的提出创造了条件。反映了“文化隐藏的现象远远超过其揭示的现象,而它隐藏的东西对文化的参与者却最为有效”[29]的著名论断。因此,在文化和社会互动所共同营造的场域下,依赖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思维结构和思想观念,造就了武术这项带有传统文化烙印的技术体系。人们的接触与交流使它所携带的意会特质更为有效地转移和传递,进而随时代的变迁发展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影响,那些在武者内心根深蒂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心智模式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使得意会的存在发展得以成为可能,形成了代际传递的稳固状态。
故而,与武术同属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戏曲、书法、绘画、中医,也有着意会、直觉、体悟的文化特征。如:“一唱三叹之神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清·陈僅《竹林答问》);“只以意会难以言传正谓此也,或曰画无法耶?画有法耶?”(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医之为言,意也……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30];“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31]等等。其所包含的意会文化背景、缄默文化内涵、默会认识观念无不与传统文化的隐蔽构建与传承发展的集体无意识有着千丝万缕之关系。
3.3 默会认识的身体文化理解构成了武术技术的意会学习机制
武术是一项体认的技术,也是一门意会的艺术。在技术到艺术的过程中,从单纯的肢体锻炼所获得的能力已经和内在精神合为一道,完成了武者由“他者之身”到“我者之心”的转变。曾为生死搏杀而习练的杀人术已成为身体锻炼的运动项目和精神训练的仪式手段。尤其在当今社会,文化的价值、艺术的精神已远远大于实战的本质,在脱离了浴血奋战的冷兵器时代,这种古老传统技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更直接、更干脆、更赤裸地显露出来。可以说:武术中原始搏杀的血性衰弱过程就是其文化不断建构丰富的历程。在这里,生死相拼成为擂台角逐的格斗运动,演武试技成为运动赛场的翻飞腾舞。它虽然失去了一部分内容,但留存的要素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社会意义和价值作用。我们仍可以从这项技术中获得磨练、修行与熏陶;获得关于仁爱正义、见贤思齐的文化理解;获得关于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