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与归因:中国武术“意会”文化阐释(11)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段漫长的宗教发展史,神作为“绝对的他在”使得西方人需要寻求外力去救赎自己得到解脱,由此岸到彼岸,开拓出一条外在超越的发展之路。而古代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以农业立国的“宅兹”国家。乡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闭固化的社会结构造就传统国人的思维观念,农业发展与自然息息相关,虽然同样受到来自风雷雨雪的自然侵害,然而靠天吃饭的人却发展出一套顺应天时、合于地利,以求与自然、社会及自我、内外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观,在两者的关系存共生。既然我无法驯服你,那我就很好地顺从你,顺从你就是驯服你。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人递进了一条顺从即是驯服的“朴素逻辑”。
人既然离不开宇宙、自然、空气、水与火,那么就与其同构一元,同存一体,天地有气,人亦有气,自然有水火,脏腑有五行。我在自然中,自然亦在我,我感受我自己的时候就可以通彻天地,我感受自然的时候就能够洞悉自我。而感受洞悉的方式方法就是体察和内悟,或言体知和意会,由此形成了传统哲学“超言绝象”的认识观,认为“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心领神会以默存”……人仿佛一开始就已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意会之路是人在内在超越中开辟的一条康庄大道。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探求内心,继而发展出了“天”、“道”、“理”、“性”、“易”、“阴阳”、“五行”等一整套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价值和观念系统,从而确认了人与自然万物之普遍关联,产生了:儒家学说、道家言论、佛教主张、玄学态度、理学思想等等,和本土宗教——道教、化佛教——禅宗一道,将内在超越发展至极致。
从文化的结构来说,传统文化在制度习俗层面形成的是一套强调充分发挥内在良知的周详复杂的伦理道德规约系统,它区别于西方严谨细密的外在制度法律限制规范。其逻辑是传统文化将人可被教化并可自我教化作为预设前提:讲自律、自悟、自修,讲“人能弘道”、“道不远人”,讲“慎独”,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将自我道德意识的修炼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就是梁漱溟在《文化要义》中讲的“以道德代宗教”的道路,这是一条“求己”之路。“求己”需思、需想、要不断的反思内省,不断地意会体悟,不断地感受感应。在充分认识到造成思维差异原因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视角由心态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转移到行为文化层,来看待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是如何以其特殊的方式化育构建了武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