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朗诵(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朗读者》节目现场
杨浪自称朗诵爱好者,进行过不少尝试,自己读高兴了,就把音频放到社交平台上。他在喜马拉雅FM发布过自己朗读的莎士比亚作品,被人评论说是“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他觉得对方说到了朗诵今天面对的最大痛处,即旧时代感过于强烈。 因为许多人对朗诵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参考的朗诵要点,依然是“摆开架势,字正腔圆”。
这也是许多年轻人其实无法对朗诵产生真正兴趣的原因之一。毕竟,大家从小就遵语文老师嘱“朗读并背诵”过大量课文,对长大后的许多人来说,它成了跟微积分一样,等闲在生活里用不着一回的科目。
发生在中小学课堂里的合诵齐读,被董浩称为“有口无心”。杨浪也反对集体朗诵,认为这几乎是对文本的一种亵渎。显然,在朗诵这个世界里,集体性与个性常常发生鲜明的二元对立。
而真正的朗诵,董浩认为相较于相声、评书等这些语言表达艺术,它“接近人类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这是艺术属性中的独特性,跟集体朗诵的节奏单一一对照,很容易就能理解人们对朗诵长期误解的根源。
倘若能够见识一场真正高水平的朗诵,其实对它的误解很容易就能消逝。
以前听人朗诵,总是很困惑,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橱窗前,里头阵列“豪迈”“抒情”或“忧伤”这些形容词,对方越朗诵,就越像有售货员在耳旁拼命游说,“快选一种情感进入”,但究竟是哪种?是令人疑惑的。
然而,当听到乔榛坐在我们对面,朗诵起一首最常见的《雨巷》,才第一次意识到,传说中的“朗诵艺术”,可能是真的。他的《雨巷》里,写着情绪,而且这种情绪会变得特别具体,伸手可触,好比为盲人从普通书切换到了盲文书,世界瞬间言之有物了。
所以董浩把乔榛尊称作“真正的艺术家”。乔榛1965年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曾为上千部译制片配音。《魂断蓝桥》中的罗伊和《哈利·波特》中的邓布利多,是老少两代人最熟悉的角色之一。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