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人在书信的写作上有何特色?(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久违雅范, 结念弥深, 伏知贤劳, 未敢趋谒。兹有荆君有麟, 本树人旧日学生,忠于国事, 服务已久, 近知江北一带, 颇有散兵, 半是北军旧属, 既失渠率, 迸散江湖,出没不常, 亦为民患。荆君往昔之同学及同乡辈, 间亦流落其中, 得悉彼辈近态, 本非夙心, 倘有所依, 极甘归命, 因思招之使来, 略加编练, 则内足以纾内顾之劳, 外足以击残余之敌。其于党国, 诚为两得。已曾历访数处, 贡其款诚, 尤切希一聆先生教示, 以为轨臬。辄不揣微末, 特为介绍, 进谒台端, 倘蒙假以颜色, 俾毕其词, 更赐指挥, 实为万幸。
肃此布达, 敬请道安。
后学周树人 启上十二月六日
这封信最能体现民国文人书信写作遵循传统书仪的特点,称谓“孑民先生几下,谨启者”包含了称呼语、提称语和启事语三个部分,是很完整地称谓语写作方式,在称呼语中还遵循了“写其字不称其名”的习惯。
下文开篇一句是为寒暄语,表示了对收信人的尊重和仰慕,接着正文将自己所求之事详尽言之,结尾部分以较为谦恭的态度再次表明对对方的尊敬。最后以“肃此布达,敬请道安。”的祝颂语收束全文,后来在整个民国时期这种类型的祝颂语一直是文人写信时惯用的形式。具名部分“后学周树人 启上”也和称谓语一样是较为完整的传统书仪格式。
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扩大、中外文化更加剧烈的冲突、书写用具的改变和电报行业的发展,文人书信写作中的书仪和格式也跟随时代变得更为简单和现代化,传统书仪和格式仅剩祝颂语被保留,其他则偶尔被使用。例如周泽春致胡适的信:
适之先生:
今晨谈及中苏条约,弟当时对于该约之批评,事后登在重庆报纸(抗战时之报纸印刷太劣),兹捡陈一份,即祈 赐教。
顺颂时绥弟周泽春 三,十九北京饭店三二六号
和上一封信相比,这一封在书仪和格式上明显简略了许多,称呼上选用欧化的形式,接着就直言正文内容,省去了寒暄部分,正文结束后简单一句“顺颂时绥”收束全文,完全没有了上篇书信的复杂结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