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上洋:天下第一家——义门陈轶事(7)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方略之三,教化立德。要治理好一个大家族,既要靠法和刑,还要靠教化,靠提高人的素养。于是,义门陈来了个两手抓,一手抓家法,一手抓教育。家族为此专门设置了一所学堂,所有适龄儿童都要进入这里读书。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唐大顺元年即公元890年,义门陈又创办了规模更大、层级更高的东佳书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也是当时中国最美的书院。整个书院的建筑气势恢宏,错落有致,有宽敞美观的三十多间学屋,有号称“所藏书与帖,天下数第一”的藏书楼,有被誉为天下胜景的一字园。书院开初专收义门陈家族十五岁以上“有赋性聪敏者”读书,后来对外开放,“延四方学者”,江南学士皆慕名而来,鼎盛时有学生四百余人。东佳书院还专门设有学田二十顷,这在世界上是首创,使书院有了办学之资,能够长用不竭,持续发展。书院教育,不仅陶冶了义门陈子弟的情操,使他们都知书达理、德智兼备,而且培养了大批科宦人才。
到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通过科举任官的约有四百三十人,史料记载的义门陈“十八朝官”“二十九地方官”“五十八进士”“八文龙”“九才子”都出自这里。这是古代家族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正因如此,晏殊、苏东坡、杨亿等在游览书院时,都留下了动人的诗篇。黄庭坚更是感慨之至,挥笔写下了“义门流芳”四个大字,以表示对书院的赞许。
由于治家有方,义门陈男司耕读,女司纺织,共同劳作,和谐一家,出现了“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大鼓一敲同吃饭,钟声一响齐干活”的喜人景象。一个财产共有的“大公家族”就这样以特立独行的姿势横空于世,横亘在中国封建私有制的大地上,横亘在几千年中华文化追求向往的星空中。
义门陈的壮举,使许多人以至皇上都感到惊奇和不解。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宋太宗赵光义在召见义门陈第八任家长陈兢时,问他为什么能够长期义聚,陈兢回答说:“公也,公则无私,无私方可义聚。”
这是义门陈治家的核心秘方,也是义门陈治家的思想基石。

历史在按照自己的逻辑演进,义门陈也一路顺风顺水,风光无限。
但是,再耀眼的辉煌也有暗淡之时,再繁荣的家族也有没落之日。
到了北宋初期,义门陈家族就走下坡路了。
这时的义门陈家族,仿佛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全身的机能在不断衰退。先是被全家族长期引以为自豪的共有制出现了重重危机。家族的先辈们原以为,义门陈所有人都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所有财产都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所有劳动成果为大家共享共有。这与由不同姓氏不同人群组成的共同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是一家人,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条大船上,只能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有福同享有苦同吃,不会出现那种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各怀心思自行其是,你争我夺钩心斗角的局面。然而,这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先辈们也许没有想到,林子一大,什么鸟都有。即使是一个家族,人与人也是很不相同的,不仅各自有着自己的性格,而且有着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家族的人口急剧增多以后,成员的品行就更是千差万别了。有的人相对公道,有的人相对自私;有的人相对诚实,有的人相对虚伪;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