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水浒》:才懂得鲁智深“听潮圆寂”背后的深意(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所以,参禅即“悟道”。
“道”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悟”既是过程也是方法,慧能与神秀在佛偈中辩的就是“悟”这个方法——得道的法门,它到底是“顿悟”的还是“渐悟”的呢?
神秀认为参禅得道的法门是渐悟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什么意思呢?
在梵语中,菩提是觉悟、智慧的意思,所以,神秀把人的身体比作是开悟的场所,把人的比作是一面镜子。他的意思是,人要想参悟得道,首先心应该是清净的,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六根清净”。
人之所以要不断地修行,就是因为明镜台上出现了脏东西,明镜台之所以有脏东西,那是因为心受到了外界的污染,也就是“六根不净”。
所以,得道的法门就是要经常擦拭明镜台上面的尘埃,也就是通过修行来保持“六根清净”。通过修行,把镜子上面的尘埃都擦干净了,也就到达了明心见性的解脱境界了。
这就是神秀所倡导的“渐悟”修行,指的是悟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按部就班地修行。
然而,慧能却并不这么认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慧能说参禅开悟不需要什么道场,心确实如明镜,但它无形无相,怎么会是个台子呢?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明镜是无形无相,又哪里来的尘埃呢?
中国南北朝时期,精通汉文和梵文的鸠摩罗什翻译了大量的印度佛经,其中就有一部《大般涅槃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