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闭症儿童长大:奇迹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状态(8)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版本: 新民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
在北京,人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养护机构是慧灵和利智。它们都经营了很多年,但一直都有各自的困难。慧灵是连锁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偏重托养,虽然收费低,但很难针对每个自闭症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利智更接近社区型居家养老,收费也低,但因为租金贵、各项支出繁多,所以员工待遇也比较捉襟见肘,无法招揽人才,更没有能力发展。而且,这些机构都不是政府定点机构,不能够旱涝保收。但若将目光转向其他机构,又会面临公立名额少、私立收费高的问题。
那么如果政府介入,需要怎样的介入?又该如何把钱花到合适的地方?张雁提到,广东曾有类似养老院的尝试,投钱在郊外建立新的托养中心,但大家并不愿待在那里,因为环境很陌生,管理模式也很粗放,自闭症群体在这样的地方甚至会制造很多麻烦。所以我们整个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这个机制是一个能够根据需求改变的灵活机制。“这个机制怎么来?我们的家长组织、公益机构和政府进行充分的沟通,先去做,做得好就推广,不好就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权责都要进行清晰界定。大家各自出力,摸索出一条路,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把事情办好。”
戴榕等人在广州发起的“融爱行”随班就读支持计划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家长、教育部门、非政府组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的通力合作,使得“融爱行”项目不断壮大,但在融合教育推广中也有问题。张雁觉得,最大的困难来自师资。很多时候,它的教学需要依赖特殊学校,但特殊学校自己也缺乏师资。一个很大的问题体现是IEP(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通常接收特殊孩子需要制定IEP,但往往IEP会变成形式化的东西——孩子千差万别,IEP却千篇一律。事实上,真正有效的是评估、协商、阶段性的调整。但这个机制谁来保证呢?普通学校的老师们都很忙很累,没有精力和动力保证,也没有专业的训练。可能自闭症培训机构的老师会更有经验,但他们因为没有教师证或者其他问题,不能到学校里当老师。所以,特殊教育体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断裂与缺失,需要国家加大投入、不断完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