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何以成就印坛“半壁江山”——海上印史的千年与百年(6)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吴朴 风景这边独好上海也是最早有规模地发展石印、珂罗版、金属版等近现代印刷技术的城市。在清末民初“发明国学,保存国粹”思潮的激扬之下,商务印书馆、有正书局、神州国光社、扫叶山房、文瑞楼、上海西泠印社、宣和印社等先后印行一大批金石文字、印谱、法书名画类出版物,其数量、品类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前所未有的峰值。如文瑞楼书局于1918年将顾湘所辑《篆学琐著》与宋人郭忠恕《汗简》及谢景卿《选集汉印分韵》《续集汉印分韵》合成《篆学丛书》影印,收入唐至清代有关论篆论印著述30种,涉及书史、印史、篆书与篆刻技法、印人传略等各个方面,在当时堪称篆刻学的百科全书。次年,吴隐汇辑成系列的明清时期论述篆学的“遁庵印学丛书”出版,所选篇目与文瑞楼所出《篆学丛书》形成互补,合成当时最为齐全的篆刻学文献总成。印谱方面,以上海西泠印社为例,从1895年起至20世纪40年代先后印行《周秦古玺》《遁庵印存》(明清印)及《遁庵印存古玺印》《缶庐印存》《吴石潜摹印集存》等,同时成体系地编辑明清名家丁敬、奚冈、蒋仁、黄易、邓石如、徐三庚、吴让之、赵之谦、钱松、胡震、陈豫钟、赵之琛、杨大受、吴大澂、陈雷、黄士陵等个人印谱23种。
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出版通俗读物《篆刻入门》,到1948年印行了五版,这在篆刻学书籍出版史上也是一个空前纪录。古玺印——明清名家篆刻——当代印家作品印谱的不断推出,构成了空前完备的印史研究与篆刻艺术借鉴欣赏的资料体系。金石篆刻文字工具书、印史和技法知识启蒙读物的相互配合出版,形成了适应提高和推动普及两个层次的理论学术条件。海上各类报刊登载的介绍古印、篆刻的文字也时可见到,对于提高市民的篆刻欣赏能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代意义上的中国篆刻学文献体系的构建初具规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东南收藏大家麇集之地,印章、印谱收藏一时富甲天下。合肥龚氏瞻麓斋、吴县顾氏鹤庐、吴氏十六金符斋收藏的古玺印,桐城孙氏双钟精舍所藏封泥,浙西四家(丁辅之、高时敷、葛昌楹、俞人萃)及山阴吴氏遁庵所藏明清篆刻,桐乡钱氏豫堂所藏近代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诸家篆刻,慈溪张氏望云草堂、桐乡徐氏懋斋、鄞县秦氏濮尊朱佛斋所藏历代印谱与古印,构成海内印学文物与资料收藏最庞大的体系。
这些藏品也曾经成为涵养海上印学与篆刻的学术资源。浙西四家所藏明清名家篆刻体系,曾于1939年辑拓成《丁丑劫余印存》,其后除葛氏、高氏留存少量外,这一体系完备的明清文人篆刻珍品转归公藏。徐懋斋所藏237部印谱于1962年捐藏上海博物馆。秦氏印谱103种随后亦由上海博物馆购藏。顾氏、龚氏、吴氏玺印及孙氏封泥品类齐备、数量庞大,先后或售让或捐赠于博物馆,与上海文物部门历年陆续征集的藏品合成中国古玺印与古封泥的珍品系列,为海内外艺林学界所注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