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雷:周代礼乐制度视野下的编钟(10)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Q:编钟的铸造技术如此高超,还有特定的音准,其铸造是否遵循了特定律制?
A:钟律是一个宏大的问题,很多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比如王洪军教授的博士论文就是《钟律研究》。因时间有限,我简单谈谈个人的认识。首先,纯律、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等律学概念,并非通常的音乐范畴,而与数学相关。不知道“十二平均律”是什么并不影响普通人学习乐器。在学习“视唱练耳”这些音乐专业课之前,也不会先讲解律制,因为这并非音乐实践的领域。钟师在调音时应该也不会考虑律制。即使现代人在给乐器调音时也不会有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不会想律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没有相应仪器。因为律制有音程标准,比如十二平均律中每个半音是100音分,但给乐器调音只是在一个相对准确的范围内进行,所以古代给编钟调音是“以耳齐其声”,选择练耳好的乐师靠耳力调音。古代编钟不可能有精准的音高,因为人耳的辨音能力是有限的,即所谓由人耳的最小可辨音差决定的。
几个音分的差异是存在的,但无法听出。
Q:请问能否推荐有关音律的书籍?在演奏钟、磬等乐器组合时,琴、瑟等乐器如何表现?
A:律学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考缪天瑞先生的《律学》一书,书中对世界各地的律制都有分析。仅在中国境内,昆曲等民族音乐的律制都不相同,十二平均律并没有“一统天下”。律制一般用于学术分析,而非音乐实践。有关琴、瑟表演的音乐实践很少,但学界有相关论文可以参考。琴、瑟与编钟是否可以合奏值得商榷,因为古琴的音量很小,古代没有扩音设备,只能用于近距离欣赏。琴被称为“文人乐器”,应该也与其使用场合相关。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