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解释视线诱导系统有助于降低驾驶人负荷减少安全隐患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导读: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环境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交通标志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驾驶人反应及需要处理的时间越来越长。如何保证驾驶人快速认知道路线形、前车、路侧障碍物,需要更好的设计来提升。道路环境自解释诱导系统可帮助驾驶人感知道路线形及路侧障碍物,并作出合理判断决策,低成本优化道路交通通行环境,实现交通事故预防,确保行车安全,本文主要介绍其典型设施的设置要点。
一、自解释道路设计理念对驾驶人极为友善
自解释道路(Self-Explaining Road,SER),并非指实体性的道路结构,而是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时应追寻的崇高理念。自解释道路基本核心理念与目标在于,强调使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更接近实质安全的境界,且符合驾驶人的生理及心理特性。
“自解释道路”设计理念可归纳为下述三点:
驾驶人操控车辆时操作简易的驾驶环境,即符合驾驶人的心理与生理层面。
道路几何线形须与驾驶人期望(Driver Expectation)一致。
对驾驶人而言,道路应极为友善(User-Friendly),即使驾驶经验不丰富的人也可在其上轻松驾驶,此外,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绝不可迫使驾驶人改变已经习惯的驾驶状态来适应道路本身的缺陷。
这三项特点,在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实务中,与“人因理论”的内容不谋而合,也是以“人”为中心本位的设计(Human-Oriented Design,HOD)。
进一步来说,“自解释道路”的深层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道路设计时要适应正常的人,正常人都要能够适应它,不可以加大驾驶信息负荷(DIL,Driver Information Load)。
驾驶人工作负荷(DWL,Driver Work Load),即驾驶人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工作(即操控车辆)负荷。驾驶人工作负荷太大也间接表示道路安全隐患必然较为突出,应尽可能降低驾驶人工作负荷。
在设计中,不可以迫使人改变长期积累的驾驶习惯,来适应道路的缺陷。应该是路适应人,不应人去适应路。
自解释道路的程度越高,交通安全设施越少。例如一条道路上标志越多,交通安全设施越多,代表这条道路根本就不是自解释道路的理念,图1中标志内容太多、字体太小,“信息过载”导致驾驶人在短时间内无法看清标志的信息。驾驶信息负荷过大会间接形成安全隐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