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文学小史(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乌克兰文学小史


《基辅洞经》《巴拉姆和约萨伐特》(Barlaam and Josaphat)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传播的样本。它最早的底本是《佛说普曜经》(Lalitavistara),经过希腊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埃塞俄比亚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斯拉夫语等多重语言转译和变爻,最终在乌克兰落地生根。主要的故事梗概是,印度王子约萨伐特在修士巴拉姆的教化下皈依了基督教。如今我们很容易发现,约萨伐特就是释迦牟尼。中世纪乌克兰最重要的作品是《伊戈尔远征记》(Slovo o polku Ihorevi)。虽然《伊戈尔远征记》同属于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三个国家的共享文献,但是它主要存在于乌克兰的文学和历史中,其使用的语言是乌克兰语,大部分语法与今日的乌克兰语近似,同时《伊戈尔远征记》也与乌克兰民间诗歌存在着关联。
关于《伊戈尔远征记》的分节与格律,可以参考哈维·戈德布拉特(Harvey Goldblatt)的研究。《伊戈尔远征记》重新发现于1795年,其创作年代大致是12世纪,目前作者不详,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来自基辅。在一个粗略的说法中,《伊戈尔远征记》与《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并称,但《伊戈尔远征记》与后三者具体的联系在何处目前还缺少详细的说法,倒是其与博扬文化(Boian culture)的关联更为确切。
简言之,《伊戈尔远征记》是记述罗斯王公伊戈尔大远征的编年史史诗。当时公国势力越来越强大,可以说内有兄弟阋墙,外有波洛夫人入侵的危机。1185年,伊戈尔希望凭借自己一方的兵力冲过波洛夫草原,到达黑海海岸,然而远征不仅以失败告终,罗斯帝国也陷落了。即使如此,《伊戈尔远征记》的基调仍是激昂的、欢唱的、爱国主义的。透过最后章节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一点,“‘太阳在天空照耀着,/而伊戈尔已经回到了俄罗斯国土’:/少女们在多瑙河上歌唱,——/她们的声音回旋着,飘过大海傅到基辅。/伊戈尔顺着鲍里契夫坡/向毕罗戈谢伊圣母院进发。/所有的村落都欢喜,所有的城镇都快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