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江苏连云港港贯通连接世界版图的“海上动脉”(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为了满足“航道边坡无浅点”质量要求,技术研究团队针对航道特殊土质,开展“连云港混合土的特性指标与挖掘产量的关系”相关研究,在充分了解混合土土质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建立了具体工况条件下的典型混合土的特性指标、绞刀功率和疏浚挖掘产量之间的关系公式,实现对生产率的可靠预测,为疏浚施工投标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期工程的时候,‘新海豚’轮刚刚建成投产,在工地施工不到半年,绞刀齿损毁527只,排泥管线磨损、输送管道堵塞,再加上航道通航与施工相互干扰,寒潮、大风等问题,时常令施工‘雪上加霜’。”时任上航局“新海豚”轮船长张日国说。面对难题,“新海豚”轮青年突击队队员主动放弃轮休,利用管线拼接和风浪影响停工时间,及时更换绞刀齿、补焊水下泵叶轮,同时成立攻关小组,全力在技术数据分析、疏浚设备调试、施工效率提升方面下苦功,每月均超计划完成月度目标。此外,作为航道疏浚“眼睛”的“达华”测量船,每天不间断进行测图,天一亮就开航,日落时刻返港,内业完毕已至深夜,为工程后期扫浅提供了重要依据,成功将一期工程原计划3个月的扫浅工期减少到2个月以内。
二期工程施工时,上航局创新设计了贮泥坑布置方案、管线布设方案,并不断优化耙绞联合施工工艺,连续数月实现月度产值破亿,工程提前1个月完成了陆域吹填的施工节点。
同样在吹填区施工作业的广航局“浚海2”轮船员们也不断寻求提升效率的措施。“徐圩航道水流湍急、方向多变,加上回旋潮,吹填区域狭窄,开挖和吹填施工难度极大。”船长杨治国说。为此,杨治国带领团队一方面采用高压冲水串联增大压力,并在耙底座焊接“老虎齿”提升抓地、破土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船岸沟通、船与船沟通,密切关注吹填区浅滩警示标,避免信号不稳定给船造成潜在搁浅风险,高效精准开挖与吹填,施工效率稳步提升。
科技引领,突破施工生产瓶颈
连云港港航道建设过程中,中交疏浚技术团队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研发的多项科技成果得到良好转化和应用。
施工初期,“通途”轮日产量仅1.6万立方米,为提高船舶施工效率,项目总工及技术员驻船指导,精准调试设备参数,调整施工工艺,推动船舶生产率从每小时700立方米提高到每小时接近1100立方米,日产量达2.5万立方米。针对挖泥船泥泵施工存在流速高、柴油机转速过低的问题,技术团队全力攻关,成功研发了新型叶轮,“‘新叶’轮优势非常明显,更换后各项参数显著改善,柴油机转速提升近13%,工况也得到改善。”天航局项目部经理刘勋介绍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