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眼前的苟且,聊《达摩流浪者》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眼前的苟且,聊《达摩流浪者》
其实我个人是不难理解为何不少2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对凯鲁亚克和他的作品报以“宗教般的崇拜”。他们对“诗与远方”的无限赞美,之于我,就像是一个对香菜恨之入骨的人对并不厌恶香菜的我描述“香菜有毒”,我能做的只有“静静地听,微微的笑,浅浅地点点头”。

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眼前的苟且,聊《达摩流浪者》


杰克·凯鲁亚克【1】《在路上》与杰克·凯鲁亚克
提及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在路上》。这本争议极大的书让杰克·凯鲁亚克成为了“垮掉的一代”的标志人物。
1957年,这本书问世时,凯鲁亚克35岁。不过,这本《在路上》(据说)作于1948年至1951年,当时凯鲁亚克也不过是26-29岁。
仔细想想,这个年纪的确会“灵魂不安、精神困顿”,试图在未知的远方找到“心灵的安顿之所”——曾经,杰克·凯鲁亚克是;今天,你我也难免如此。
似乎从表面看,《在路上》风靡美国的一个时代背景是,当时的越南战争已经开打了2年有余,虽然规模远不及二战,但这种局部战争对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社会风气还是有必然的影响——最直接的肯定是【反对战争】。
“反战思潮”必然催生各种愤怒、悲哀、反叛、反思,年轻一代会在不安的空气氛围中寻找“新鲜的空气”,而《在路上》的出现让他们有了精神慰藉。尤其是书中那种“洒脱、自由、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一心只求寻欢作乐”的【真实】,似乎唤醒了很多人脑中久久沉睡的意识!

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眼前的苟且,聊《达摩流浪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