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眼前的苟且,聊《达摩流浪者》(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2】“信仰缺失”与《达摩流浪者》
当我们对杰克·凯鲁亚克其人与所处的年代有所了解,就会更容易理解《在路上》与《达摩流浪者》本质上都是“半自传体小说”,作家用他“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真诚地对待生活”。
其对外传达的【内核】绝对不是宣扬这种【生活态度】——
流浪、酗-酒、吸-毒、沉溺情色、“想爱就爱”、“说走就走”。
它们看起来洒脱,实则是对生活(人生)的逃避。
但是,对于不少涉世不深且处于叛逆期的读者而言,《在路上》与《达摩流浪者》所宣扬的就是这些。再加上不少别有用心的人,会恶意歪曲《在路上》与《达摩流浪者》的原意,大肆夸大其中的“放荡不羁”、“追求自我”,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会看到不少人的“心灵洗涤”、“精神朝圣”,这些男男女女极为“真诚地放纵自我”,想想这真是太可怕了!
对比《在路上》,《达摩流浪者》显得“收敛”了不少。这也是我觉得凯鲁亚克的代表作虽然是《在路上》,但《达摩流浪者》才是更【凯鲁亚克】的作品。
这就要聊一个概念——“信仰缺失”
在《达摩流浪者》中,凯鲁亚克多次提及对【寒山】等中国古代诗人的【膜拜】,细细想来,这应该是对诗人诗作中的“洒脱”、“求真”表示羡慕。
凯鲁亚克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个信仰崩塌的年代,这种信仰崩塌可能比欧洲的“宗教战争”破坏力还大——“宗教战争”时,人们还有【信仰】;如今,人们开始质疑【信仰】。
美国文化中的“自由、民主、文明”被现实拉扯地支离破碎,平等只是政客们的口号,自由只属于当权者,世界的混乱只见野蛮不见文明。
凯鲁亚克化身“达摩流浪者”,更像是一种“找寻信仰”,甚至算是对《在路上》中各种“放纵”的反思和救赎。【寒山】在天台山中清心寡欲,凯鲁亚克也需要找到至少一个类似天台山的地方,比如索克山。
他最后是到达了山顶,也做了期待中的冥想,但他是否有【寒山】、【拾得】等人一般的觉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