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眼前的苟且,聊《达摩流浪者》(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更深层次的社会大背景是,二战结束后,包括贫富差距进一步加深(战争让new money崛起)、人权运动再度兴起(知名人物马丁·路德·金与“I have a dream”)、潜滋暗长的经济衰退(如果硬扯上“烧钱的”朝鲜战争其实也可以)、居高不下的国民失业率(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其实,越南战争也可以算是转嫁国内矛盾的一种方式,可惜却进一步加深了美国的国内矛盾。
不过,拥有话语权的部分精英阶层却试图构筑一个“文化新秩序”,于是,拥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都会极力抵制这种虚无缥缈的“美丽新世界”,渐渐地,“反主流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以“反对”为目的“新价值观”成为年轻人的“行动指南”。
对于凯鲁亚克而言,他是无意中成为了这个“特殊时代”的宠儿,他写作《在路上》,初衷可能只是用文字来记录自己曾经的“狂野”:那辆穿越全国的破旧的车,到处充斥着荷尔蒙的青春躁动,它承载了陌生的男女、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荒野以及陌生的未来的“不可摹状的未来”。
当时的凯鲁亚克,只是一个落魄潦倒、寂寂无名的作家——抱歉,连“三流”恐怕都算不上——在此之前,凯鲁亚克出过一部《小镇与城市》,反响平平、
只是,谁让他遵循内心的驱动,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眼前的苟且,聊《达摩流浪者》


于是,时代(确切的说是运气)裹挟着凯鲁亚克,让他走上了成名之路。
那些混乱中的年轻人太需要一部“指南”,而《在路上》则指明了方向——只要你上了路,任何方向都是正确的方向!
“指南”变成了“圣经”。
在某些语境中,《在路上》甚至“间接”开启了属于嬉皮士、朋克的音乐新年代。
时至今日,全世界不少充满激情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依旧会把凯鲁亚克式的“旅行”视为【成人礼】。

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眼前的苟且,聊《达摩流浪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