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打破“巴黎女人”迷思:被凝视、被规训和被定义的(4)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法国历史学家阿玛努尔·荷塔犹(Emmanuelle Retaillaud)解释说:“在我们的想象中,巴黎女人和法国女人两个概念具有可替换性。法国女人肯定是巴黎女人。巴黎如同法国的替代词,或是缩简版的法国。”菲弗在《我不是巴黎女人》一书中也指出,用一个笼统模糊的字眼——“外省”——指代巴黎之外的法国,从某种层面反应出一个国家的深层问题。
法国特有的共和国理念,否定族群观,讲究普世价值。但比较矛盾的是,在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语言使用中,并不存在普世的中性表达。法语统称某些事物时,中性其实由阳性词汇代替。“巴黎女人”同样如此,很多时候,她们貌似以世俗化和普世的形象出现,其实只是为特定女性群体代言。
“巴黎女人”迷思在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达到顶峰。当时,园区入口上方矗立着“巴黎女人”雕塑,这个白人女性身着华服,一副冷艳疏离的派头,迎接前来参观的游客。雕塑的服饰由当时的高级时装设计师珍娜·帕康(Jeanne Paquin)操刀。这届万国博览会奠定巴黎奢华和生活方式之都的地位,而“巴黎女人”作为法国“软实力”的代表,同样引来大家争相模仿。
不过,百年过后,怎样的女性才能代表法国,则引发了激烈争论。2013年,贝宁裔法国姑娘芙罗拉·考克利尔(Flora Coquerele)赢得“法国小姐”的头衔。她的长相符合三庭五眼传统审美标准,但因肤色被很多法国网民羞辱。“我的妈,一个黑鬼”,或“我不是种族主义者,但大赛难道不能只向白人开放?”等言论,在社交网络推特上比比皆是。在这些人眼中,考克利尔是黑人,无法代表甚至配不上法国。该新闻事件未被当地媒体跟踪报道,但却引来国外媒体关注。《瑞丽》杂志美国版便曾向菲弗约稿,要求她分析背后的原因。

专访|打破“巴黎女人”迷思:被凝视、被规训和被定义的


法国姑娘芙罗拉·考克利尔(Flora Coquerele)赢得“法国小姐”的头衔,但因肤色被很多法国网民羞辱。图片来源:考克利尔推特账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