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历程(8)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章草
汉代使用的字体除了隶书之外,还有“草书”,“草书”之“草”的意思是“粗糙、简便”。草书在汉代已经形成。东晋时,草书形成了新的形体,于是人们就把汉代的草书叫做“章草”。“章草”得名传说或归于“章帝所爱,可以施于章奏”,或归于“史游用于书写《急就章》”,这些说法都不太可信的。章当取“法度或标准”的意思,“章草”与后期的“今草”而言,形体稍微的规范一些。东晋新体草书被称为“今草”。草书出现了大量省笔的情况,如“時”写作“时”,“盧”写作“卢”等。同时,草书还大量使用连笔,唐代怀素等人的狂草书贴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3) 行书

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历程


王羲之《兰亭序》
行书是间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出现于东汉晚期,据传,行书是恒、灵时代的刘德昇所创。张怀瓘《书断》中说刘德昇的书法“虽以草创,亦丰研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张的评价就是行书总体的书法特点:行书不失楷书的规整,又比楷书多一些自由;行书不如草书那般洒脱,又取了一些草书的灵活。字形近楷书的行书称为“行楷”,字形近草书的行书成为“行草”,其字形结构是“大小相兼,收放结合”。行书代表作中被后人认为是“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的分别是“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和苏轼《黄州寒食帖》”。
(4) 楷书

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历程


唐柳公权(柳体)
楷书有正书、真书、隶书等名称。“正书”和“真书”是相对于“行书”和“草书”的,“隶书”是相对于“八分”的。楷书的“楷”当作“楷模”讲,“楷书”的原意是指可以当做楷模或者法度的标准字,所以,“楷书”曾被用来指称“八分”,到唐代已经不指称。宋代以后,“楷书”就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楷书”的专称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