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历程(9)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汉魏之际,楷书已经形成,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楷书书法家及其作品是钟繇的宣示表等帖的临摹刻本。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主要的字体,一直袭用至今。孙过庭《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可以看到楷书最大的结构特点是“平正”,讲究整个字形结构的方整、匀称,于平正就见神奇,于静态中显示灵动之美。楷书从南北朝至今,一直是字体中的主导体,因此名家辈出,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楷书四大家“唐欧阳询(欧体)、唐颜真卿(颜体)、唐柳公权(柳体)和元赵孟(赵体)”。
元赵孟(赵体)
汉字从远古的仰韶文化一直走来,经历了甲、金、隶、楷等多角度的演变,至今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中国成立后,简体字代替了繁体字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很多人指责简体字断了中华文化之根,认为繁体字才是中华文化之根,这些认识是不恰当的。从汉字的演变来看,我们的认为的繁体字,就其发展时间来看至多也是隶书以后的字体,多是楷化之后才最终确定下来的。那么繁体字是不是断了中华文明先秦(上古)文化之根呢?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此话用在汉字演变之上是极为合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在不断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一步步的演变,我们还保留在甲骨文时代的书写水平的话,我们的汉字可能就会面临其它两大古文字同样的命运:消亡。
同时,我们通过汉字演变至今的字体又能上溯汉字之前的形体,这是汉字守着了自己的发展之本,一直未变。所以,汉字之美,最大的美在什么地方?我们认为是汉字懂得“观时之变,守正之本”。
[①]周有光 世界文字发展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1页.
[②]高明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第27页.
[③]陈炜湛 唐珏明古文字学纲要[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二版第16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